近日,筆者和友人在泉州鯉城探店發現,老城區的街巷名頗有意思,有的是以方言為名,有的以歷史典故為名,有的甚至是玩起了諧音梗。這次偶遇的菜巷,關于它名字的...
2024-07-11 17:17 來源:石獅日報自盛唐以來至元明兩朝,女子表演中國戲曲是不足為奇的。但是到了清朝,不允許女子進戲院看戲,更不用說讓女子演戲了。隨著封建王朝的結束,這樣的限制才慢慢放寬...
2024-05-30 16:16 來源:石獅日報1819年,萊佛士(推動新加坡開辟發展的奠基人)宣布新加坡開埠。1821年1月18日,中國第一艘帆船從廈門駛往新加坡,此后前往新加坡的帆船逐漸增多。這些帆船不僅運...
2024-05-28 15:40 來源:石獅日報蔡襄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在書法界以及北宋文學史上都有其一席之地。且他對泉州地區的貢獻頗大,在閩南一帶享有盛譽。 蔡襄為官清廉,任地...
2024-04-25 17:01 來源:石獅日報4月初,筆者有緣在泉州市鯉城區的金魚巷144號閩南古大厝——傅維早故居,欣賞為了紀念泉州近現代建筑大師——傅維早誕辰140周年而舉辦的&ldq...
2024-04-11 15:48 來源:石獅日報泉州人李五做到了,不是因為他的富可敵國,而是因為他的樂善好施、賑災濟貧。李五,名英,字俊育,因家族中排行第五,故人稱李五。少年李五,或是泉州這座文化城...
2023-12-07 10:27 來源:石獅日報“開臺王”顏思齊(1589年——1625年),字振泉,漳州海澄縣人。生性豪爽,仗義疏財,身材魁梧,并精熟武藝。臺灣開發史上,顏思齊最早率眾...
2020-07-23 16:43 來源:博雅人物網在古代,老爹當大官的,兒子一般都能得到照顧,但是歷史上卻有這么一個官二代,不僅不拼爹,還最終成為三朝宰相。 宋咸平二年出生于泉州的曾公亮,是楚國公曾...
2020-07-23 10:52 來源:互聯網、百度百科歐陽詹,字行周,泉州晉江人。唐代文學家,博羅縣丞歐陽昌之子,“開八閩文教之先”文學家詩人。二十歲時就能寫一手好文章,文章是大氣磅礴,汪洋恣肆...
2020-07-23 10:26 來源:百度百科、閩南網綜合張岳先祖至其父四代皆為明朝地方官員,始終清明,卓有名望,被譽為“廉隅世家”。 張岳塑像 張岳家廟富有明代建筑特色 張岳工于文章,著述宏富。 美景...
2018-06-12 19:05 來源:泉州晚報明代惠安人李愷、劉會相繼任職廣東,并以勤于政事、廉公有威聞名。這兩位歷史名人,雖然擦肩而過,相隔半世紀之久,卻因同樣注重清廉官德而隔空交會,產生了動人...
2018-06-04 17:41 來源:泉州晚報綜合整理多篇關于傅應嘉報道 圖 / 呂波 不久前,南安霞美鎮錦堂村傅家人修葺祖墓時,意外發現傳說中丟失的一塊石將軍碑。 這塊石碑守護的...
2017-08-16 09:49 來源:花巷接下來讓我們海闊天空, 聊一聊那些不應該被忽視的泉州歷史名人。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歷史觀, 歡迎認真不嚴肅,輕松不戲謔的海聊 #若給你140個字...
2017-08-15 15:48 來源:花巷李贄(1527~1602),漢族 ,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員、思想家、文學家,泰州學派的一代宗師。 李贄初姓林,名載贄,后改姓李,名贄,字宏甫,號卓吾,別號溫...
2015-12-09 17:40 來源:百度百科抗戰期間的鄭振鐸。 陳福康先生在溫州市圖書館講述鄭振鐸搶救中華文獻的故事。 趙天慧 攝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而且取得了偉大的勝利, ...
2015-11-18 11:41 來源:溫州日報嚴復,名傳初、體乾、宗光,又名復。字又陵、幾道,晚號愈壄老人。福建閩侯人。1880年畢業于英國格林尼茨海軍大學后,應李鴻章之召,任北洋水師學堂教習、總辦等...
2015-11-18 11:37 來源:中老年時報(天津)林紓是近代中國著名的文學家、翻譯家、畫家,亦是福建工程學院的前身“蒼霞精舍”的重要創辦人之一。福建工程學院與林紓有創校之緣,一直高度重視并致...
2015-11-18 11:36 來源:福建日報2015年是中國近代民族英雄、政治家、思想家、“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則徐(1785年-1850年)誕辰230周年,全國各地紛紛召開紀念會、研討會,在新的歷...
2015-11-18 11:35 來源:福建日報1947年,林語堂和他發明的中文打字機 時光退回到1947年,有一臺不用學就會用的中文打字機。而發明者是林語堂先生,就是你想到的那個林語堂先生。 10月10...
2015-11-04 15:23 來源:浙江日報“吾由白克夫人小說,知其細膩,由白克夫人之批評,知其偉大。”這是林語堂在《白克夫人之偉大》一文中寫下的語句。 白克夫人,今通譯為布克夫人...
2015-11-04 15:20 來源: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