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燁埡 編輯/麥麥 實習生 坤寧 倩倩
今天來說一段陳年往事。
13年前,出現兩本書,把泉州和一樁歷史謎案聯系在了一起。許多證據指向,明朝第二任皇帝(建文帝)朱允炆沒有自焚,而是外逃,逃到了泉州開元寺當和尚,后渡海去了印尼,印尼有一個偏僻的村落,住著一群華人,總在建文帝登基那天祭拜“皇爺”……
海內外的專家和讀者發來各種證據,眾說紛紜,層層迷迭,令人匪夷所思。對于普通讀者,這個中的樂趣,卻是越迷越精彩。
明朝的一段歷史謎案
建文帝畫像
據史料記載,建文帝朱允炆是明朝的第二代皇帝。其父朱標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長子,早年被立為太子,不幸英年早逝。其后,朱元璋便立朱允炆為皇太孫。朱元璋死時,他時年21歲,開始登基稱帝。
不過建文帝繼位僅四年,就被自己的叔父、后來的永樂帝朱棣奪取了皇位,這就是歷史上的”靖難之變”。靖難發生時,建文帝見大勢已去,下令火燒皇宮。燕王朱棣入宮后,清宮三日,搜查建文帝下落。宮內侍人都說建文帝已自焚,并從火堆里找出一具尸體指認說是建文帝。
燕王繼位稱帝后,對建文帝自焚而死產生過懷疑,也有人告訴他那具燒焦的尸體是馬皇后的,建文帝削發為僧外逃了。然而,600多年來,建文帝的下落一直是一個未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