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暮鼓晨鐘:西安鐘鼓樓,泉州鐘樓
世界各地不少城市都有鐘樓,倫敦的古老大笨鐘、香港尖沙咀的鐘樓、上海外灘的海關鐘樓等。不少城市的鐘樓都成為所在城市的標志性建筑,見證著一段段的城市歷史。
西安鐘鼓樓位于西安市中心,是西安的標志性建筑,古時擊鐘報晨,擊鼓報暮,因此有“晨鐘暮鼓”之稱。 西安鼓樓是中國現存最大的鼓樓,東與鐘樓相望,地處西安城中部偏西南,為使鼓聲能傳遍全城,就必須建造高樓,設置大鼓。明、清兩代,衙門辦公和四周的居民生活都離不開鼓聲,鼓聲亦成為當時人們最熟悉的悅耳之聲。李允寬所書寫的“聲聞于天”的匾額,畫龍點睛,說明了鼓樓的實際意義。
西安鐘樓樓上奉祀文昌帝君,呈典型明代建筑藝術風格,原先懸掛的巨鐘是唐代景云年間鑄造的“景云鐘”,現藏于碑林博物館。據說,遷到今址后,雖然樓的式樣大小并沒有改變,景云鐘卻怎么也敲不響了。無可奈何,只有另換。原來鐘也有其鮮明個性,歷史也有其不可改變的書寫軌跡。
泉州鐘樓是1934年建設東西街十字路時建的標準鐘樓,由留英設計師設計,具有歐洲風格。鐘樓位于市區(qū)中心,與千年古剎開元寺近在咫尺,與東西塔遙遙相望,構成了獨特的意境,鐘樓上的時鐘因為時間走得準,被“老泉州”稱為“標準鐘”。
這里的時鐘,曾經是泉州惟一的公用時鐘。整座建筑物結構簡潔,線條明朗,沒有氣勢雄偉,也沒有雕梁畫棟,更沒有金碧輝煌,十分普通。雖然如此,正因為普通,鐘樓在高樓林立的喧鬧市區(qū)里反而顯得特別突出。泉州的鐘樓跟西安相比顯得格外的秀氣嬌小,一座雄偉壯麗,一座簡潔異風,都形成不一樣的歲月風情!
8.天下老子:西安碑林博物館老子塑像泉州清源山老君巖
道教是中國主要宗教之一,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歷史。以“道”為最高信仰,認為“道”是化生宇宙萬物的本原。奉老子為教祖,尊稱“太上老君”。孔子曾數次向老子問禮、求道。自古有“老子天下第一”之稱。中國封建社會的歷代統治者,大都崇尚道教。特別是在唐代,唐高祖李淵自詡為老子的后裔。
泉州老君巖老子像位于泉州豐澤區(qū)清源山山腳下,“石像天成,好事者略施雕琢”,原址建有真君殿等道教建筑群,規(guī)模恢宏,供人崇祀老君,明代以后建筑物已毀廢無存。老君像面額豐潤圓亮,兩眼深邃,雙耳垂肩,臉含笑容,極具神韻,刻畫出仙風道骨和慈祥安樂的神態(tài),是我國現存最高大的老子石刻造像,堪稱宋代石雕藝術的代表作之一。
泉州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閩南話俗語“摸摸老君鼻,活到120”。老君像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其親和力的微笑給人的藝術感官完全不亞于蒙娜麗莎!
西安老君像作為唐代石雕中的珍品入藏西安碑林博物館,原在驪山朝元閣受人供奉,接受過唐玄宗的膜拜。安史之亂在一個風雨交加的晚上,朝元閣倒塌,老子像的外面被裹了一層泥塑,反而使它歷經歲月卻依然保存完整。
老子安詳的神情仿佛在訴說著發(fā)生在一千多年前華清宮中那些故事。同時,他那端莊、肅穆的美在向人們展示著大唐那個多姿的時代,體現出盛唐恢弘的氣勢、強大的力量。
9.一代高僧:玄奘,弘一法師
《藍蓮花》的歌詞“當你低頭的瞬間,才發(fā)現腳下的路,心中那自由的世界,如此的清澈高遠”這首歌透過現實中的彷徨尋找自由與希望,作者許巍寫這首歌時花了5個月的時間,他自述這首歌有其一的意思是:為了紀念李叔同和玄奘,這兩位忠于信仰,性格堅毅的偉大人物。
玄奘于唐貞觀公元629年從長安出發(fā),踏上“絲綢之路”,克服重重艱難險阻,前往西方佛教圣地天竺尋求佛法,當返回那爛陀寺時,已位居這座佛教最高學府的主講,僅次于恩師戒賢,在佛陀的故鄉(xiāng),成為智慧的化身。于唐貞觀公元645年攜經卷657部、佛像八尊和大量舍利,載譽回到長安。由于他的緣故,大唐的聲譽遠播萬里,就連其腳下的麻鞋也被信徒供為圣物。回到長安,大慈恩寺落成,玄奘任該寺首任主持,專心致力于佛經翻譯事業(yè)。大雁塔,用以保存自印度取回的經像、舍利。
他翻譯的佛經達到75部,1335卷,這是一個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成就。離世時,大唐皇帝悲痛不已,百萬人哭送。玄奘,不畏生死的精神,西行取佛經,體現了大乘佛法菩薩,渡化眾生的真實事跡。被世界人民譽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
李叔同一位從風流不羈的才子到青燈黃卷的高僧,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弘一大師對佛學的貢獻,主要體現在他對律宗的研究與弘揚上。弘一法師與閩南的因緣殊勝,在他24 年的佛門生涯中,有14年在閩南地區(qū)度過,最后圓寂于泉州。同時在藝術領域,中國近百年文化發(fā)展史中,弘一大師是學術界公認的通才和奇才。
作為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他最早將西方油畫、裸體素描、鋼琴、話劇等引入國內,且擅詩書畫、音律、金石、演藝而馳名于世。那首“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的送別詞曲至今讓無數人動容。在泉州,總能遇見到弘一法師清新樸拙的墨寶。承天寺拜謁“晚晴山房”和“弘一法師化身處”,開元寺遇見法師手書朱熹撰聯之“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圣人”,清源山上的弘一大師舍利塔前品讀大師絕筆“悲欣交集”。弘一法師,在人生最成熟的階段選擇了泉州,弘一以自己的方式為泉州城留下了獨特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