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剛過去一周,十年寒窗,莘莘學子即將迎來收獲。今有高考,古有科舉,自隋朝創立科舉制度以來,無數文人墨客走入考場,有的泯然眾人,有的金榜題名。石獅,雖偏居東南一隅,卻是人杰地靈,仿佛受文曲星的眷顧,在科舉考試中出了不少的進士,是一個妥妥的學霸地區。本期閩南文化,我們就一起了解這些學霸,以及那些和學霸相關的人和事。
位于寶蓋塘頭的洪氏祠堂
洪氏祠堂內懸掛的牌匾
在寶蓋玉浦村,有一幢坐擁48間房間的古厝,盡管歷經歲月侵蝕,古厝很多配件都已失去了原本的風貌,卻難以掩藏它巧妙的工藝。府第內除了構架、設計精美,最令人驚嘆的還是宅邸之內的題刻、詩聯,無不彰顯著府邸主人學識之淵博。
蔡樞南墨寶
蔡樞南題字
它便是進士蔡樞南的府邸,在民間也叫“部爺府”。蔡樞南,字壽星,號蓮汀,寄籍臺灣彰化縣,以彰化籍中光緒十二年(1886)三甲第六十四名進士,授予戶部主事,回家鄉玉浦建有“進士第”。蔡樞南是個文官,擅長詩文、丹青。在這座古厝之內,筆者發現諸多題刻、詩聯都出自他本人之手,而這些詩聯的內容不僅涉及石獅寶蓋山、雙髻山的秀麗風光,還刻畫龜湖塘河水與海水交匯的水利工程景觀,以及姑嫂塔倒映在故居前的水塘中和玉浦村周圍富沃的水稻農田及豐收納稅等景觀,讓人神往當年風采。在“進士第”筆者還發現不少歷史文物,如古厝內留有慈禧所賜“福壽”二字石刻,但是這些文物都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如今蔡樞南的后裔、古建筑愛好者等都密切關注,通過各種渠道建議有關部門對其進行保護。
同樣,在寶蓋塘頭也曾出過一位進士——洪天錫,他為民請命的事跡到現在還流傳于坊間。洪天錫自幼聰明好學,寶慶二年(1226)進士,擔任廣東司理(負責刑獄),當時他在官署張貼了一副楹聯:平生要識瓊崖面,到此當堅鐵石心。這副楹聯成為他為人為官的座右銘,每到一處,他都以這副楹聯自勉,甚至將它作為春聯貼在大門上警示自己。據《石獅歷史名人》記載,洪天錫在潮州任職時,發現當地豪門貴族仗勢占奪民田,百姓苦不堪言。他不懼強權,即時呈報上司,勒令歸還,一舉煞下權貴的囂張氣焰,執法如山的美名一下子傳開了。寶祐三年(1255),宦官董宋臣奉命修葺佑圣觀,乘機強奪民田,招權納賄,肆橫無忌,人稱“董閻羅”。洪天錫時任監察御史,彈劾董宋臣、謝堂、厲文翁等人,堅持“臣留則宋臣去,宋臣留則臣當斥,愿早賜裁斷”。最后,董宋臣自請免職。洪天錫立德、立言,堪稱一代名臣。
除了蔡樞南、洪天錫,在石獅境內還有林洪、邱有巖等有才華的能人。毫無疑問,這些文人先輩的風采,構成了泉州歷史文化的重要一環。后人為了紀念他們,保留了他們的宅邸、墨寶等相關物品。
位于泉州西街的狀元井
泉州狀元街
如今在泉州境內,還有一些地名是和這些“學霸”相關的。例如:位于泉州鯉城的狀元街,該街區在街口立有仿宋狀元石牌坊,并在石牌坊上刻有曾從龍、梁克家、莊際昌、吳魯等泉州歷代六位狀元的名字,狀元石牌坊和旁邊的“鯉魚躍龍門”“漁樵耕讀”浮雕,反映了古城泉州人才輩出,為官之道以清廉為尚,受后人敬仰。同樣的,在泉州西街有一條名為曾井巷的古巷,曾井巷的“曾”便是由狀元曾從龍衍生而來。
閩南,自古文風熾盛,在各個地方都還保存著許許多多與這些古早“學霸”相關的古物、古厝、古街等,這不僅僅是祈福泉州古城文運的美好,也能體現泉州確實是一個鐘靈毓秀之地。 (陳嫣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