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批蘊藏著豐富的人類記憶與社會文化內涵,保持了中華傳統文化中的書信風采,將美術、書法和優美辭章等完美結合。在僑批的發展過程中,僑批封的設計、樣式等也隨著年代的變化而變化,不僅傳神地表達了僑批經手者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向往和熱愛,也傳承了中華傳統書信文化,有助于僑批信局業務的開展。
在泉州僑批館,筆者發現,僑批美術封的印制和使用伴隨著僑批業的發展而豐富,清末的水客及民國后有的僑批信局(或寄批人)采用“紅條封”寄發僑批。“紅條封”象征著吉祥平安,向遠方親人傳遞吉祥、喜慶、平安的祝福。民國初期,僑批封樣式增多,除了“紅條封”外,有的僑批信局還特制了富有民生圖案的僑批封。例如,留守妻兒望著南來的喜鵲盼著僑批,又或者僑眷接到僑批,孩子們喜悅歡跳的場景。民國期間,僑批封樣式眾多,有的僑批信局特制了形象生動、富有喜氣圖案的僅供自用的僑批封。
20世紀20年代初,香港永發印務公司印制“平安”“吉祥”“如意”等圖案及帶有《千字文》的僑批封。此類批封屬于各僑批信局的通用封,古色古香,富有懷舊之感。1928年起,香港永發印務公司大量印制帶有山水等國畫圖案的僑批封。這類僑批信局通用封,目前發現有40種以上,使用至20世紀80年代僑批終結為止。這些封上大多以紅色為主色調的山水畫,琳瑯滿目,象征著平安吉祥,蘊含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色,讓人易發思念之情。
僑批封的樣式豐富多樣,代表著僑批業不同時期的發展,也讓每一個游子在他鄉倍覺親切。(陳嫣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