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所熟知的僑批中,其實還有許多不為人知的小常識。例如,僑批里的“封”與“箋”的區分、吉祥語的用法等都是有講究的,切不能隨意用詞。
僑批封
僑批箋
經查閱書籍得知,僑批的“封”與“箋”之分。“封”是批的“外套”,即信封;“箋”是裝在信封里的信紙。早期,人們的文化程度相對較低,而且僑批的主要功能是寄款,只要把要寄的款項在僑批的“封”上注明,即目的已經達成。因此很多僑批內箋,甚至有的用一張紙折成幾折(至少三折),內中部分寫文字,外面部分寫收批人地址姓名(上款)及寄批人地址姓名(下款)。但無論如何批封總是要有的。
那時,一人南渡異國謀生,拋妻棄子,其中多少苦楚,只有自己和親人才能深切體會。而作為外出謀生之人,往往是年富力強的家庭主力,對于他們在海外的生命財產安全,以及往來于故國與異邦的水路海路,平安順利是第一愿望。
古時文人騷客,對于通過舟楫遠游天涯海角的人的心理描寫,是通過對景物的敘述加以表現的。字面或許清麗,或許蕭瑟,但思緒別情溢于言表。在這種情況下,遠隔海天萬里的親人與親人之間,一紙飛鴻、一篇錦翰,便是彼此之間兩地之間的問候與寄托。于是乎,在信箋之中的字里行間,或許一句“傾奉玉輸,捧閱流連,退思遠逸,宛然如晤”,或許一句“展顏帛諭,深感垂注殷切,情意拳拳,銘心汗背,匪可言狀”,在僑批中諸如此類的問候答謝之吉祥語數不勝數。后來,這種在信箋中筆者書寫的問候語、答謝語,又以更簡練更顯眼的專有詞匯或成語刻印或書寫在批封上,使這種吉祥語表達得更直觀、更明顯。(陳嫣蘭)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什么是浮粿?閩南美食浮果要如何制作?(圖2014-07-2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