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湄洲島西南面,有一個小島嶼,名叫“菜嶼”。關于它的來歷,有一段神奇的民間媽祖傳說。
話說宋朝的時候,有一天,林默巡游到這個小島嶼,看見一個白發蒼蒼的老太婆,手里拿著一株野菜,在礁石之間東瞧西望,好象在尋找什么東西,就上前問她:“老嬸媽,你在這里找什么呢?”
“嗨!我要找這種藥材。”老太婆舉起手中的一株野菜,伸直了一下懶腰說,“我找了半天,找遍了全島,好不容易才找到這么一株。”
“你是哪里人?找這種藥材做什么?”林默問。
老太婆又嘆了一聲,苦著臉說:“我是湄洲人。前幾天,我家一個七歲的孫子,突然間雙目失明,什么都看不見。請郎中看,說是罕見的怪病,無藥可治。我孫子從小無阿爸,也無阿公,他們去討海,都沒了。現在只留下這一條命根子,有眼無珠,可憐到極。”
林默又問:“你為何不去求醫呢?”
老太婆說:我家道寒貧,寸步難行,只好去求土地公保佑。昨夜土地公托夢,說要到這個無名小島來找一種常年開花結果的紫金菜,回去煎水喝,就能治好。”
“你不是找到了一株嗎?”林默再問。
老太婆憂心忡忡地說:“全島只有這么一株,我拔回去了,紫金菜就絕種了,以后有人要用可就沒了。”
“那你打算怎么辦呢?”林默有意試探她。
“我想找一塊好地方,把這菜籽種下,好讓它傳子傳孫。”
“那你孫子的眼病呢?”
“菜籽拿去種,把葉和桿帶回去煎水。”
“老嬸媽,你心地真好。我來幫你!”
林默接過紫金菜一看,上面果然結了好幾莢菜籽。她將菜莢都采下來,用手揉了揉,只見一顆顆金黃的菜籽,在陽光下閃閃發亮,非常好看。她又把菜籽放在手心,雙手一合,向東西南北方拜了幾拜,口里念念有詞,再搖了幾下,然后用嘴輕輕一吹,菜籽就都飛走了——自動播種在地上。
說也奇怪,一眨眼功夫,菜籽就生根發芽,破土而出,很快布滿了山塍,布滿了整個小島嶼。
老太婆看小島嶼突然變了樣——到處都長滿了紫金菜,定神細看,有的開花,有的結果,感到非常新奇。她料定眼前的這位姑娘不是凡人,就問她:“借問仙姑從何而來?姓啥名啥?”
“我姓林名默,家住新安里。老嬸媽,你快采藥回去,為孫子治病要緊!”
“哦,原來是神姑林默。多謝你種藥救人!”老太婆跪下叩頭便拜,林默急忙扶起。
“老嬸媽,菜子天生地養,還謝什么?你快采藥回去吧!”林默轉身下了海灘,又駕小舟巡游去了。
老太婆采了幾株紫金菜,自己劃小舢板回去了。一到家里,就趕快把菜子拿去煎水。小孫子喝了一次菜湯,能辨認出家里的親人;喝了二次菜湯,能看見地上爬行的螞蟻;喝了三次菜湯,能看見海上航行的船只。他不但變得眉清目秀,而且變得聰明伶俐起來。鄉親們無不稱奇,大家都去問老太婆:“你從哪里弄回來的靈丹妙藥,把孫子的眼睛治好了?”
老太婆把事情的詳細經過說給大家聽,鄉親們都說:“這是神姑賜藥給你孫子治病。”他們也都紛紛搭船到菜嶼去看神奇的菜子。
后來,湄洲島的漁民百姓,到菜嶼采了菜子,都說它是“仙葩神卉,能治百病”。他們有的拿去“薦神供佛”,有的拿去贈送親友,有的拿去插花盆,有的拿去當藥吃,有的拿去驅魔逐鬼。可是,誰也不敢隨意踐踏菜子。
說來也真奇。菜子任人采摘,不再播種,一年四季都生長不衰。它們自生自熟,不斷繁衍。除鹽堿地、島礁之外,小嶼上到處都是,清香撲鼻,四時長青。因此,小嶼被人們稱為“菜子嶼”,俗稱“菜嶼”。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什么是浮粿?閩南美食浮果要如何制作?(圖2014-07-2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