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湄洲女”上猴年央視春晚,湄洲女服飾在這個春季十分引人關注。三八婦女節前夕,湄洲島舉行“福建三大漁女”同謁媽祖活動,湄洲女與蟳埔女、惠安女首次共聚媽祖故里湄洲島,全國各地攝影師記錄了這歷史時刻,湄洲女的“帆船頭、大海衫、紅黑褲子”形象再次在各大網站傳播,在社會上引起熱烈反響。在媽祖誕辰日前夕,記者再次走進湄洲島,探訪湄洲女服飾。
隨著“湄洲女”上猴年央視春晚,湄洲女服飾在這個春季十分引人關注。三八婦女節前夕,湄洲島舉行“福建三大漁女”同謁媽祖活動,湄洲女與蟳埔女、惠安女首次共聚媽祖故里湄洲島,全國各地攝影師記錄了這歷史時刻,湄洲女的“帆船頭、大海衫、紅黑褲子”形象再次在各大網站傳播,在社會上引起熱烈反響。在媽祖誕辰日前夕,記者再次走進湄洲島,探訪湄洲女服飾。
在湄洲島,不管是在街頭、田頭還是漁村里,或是媽祖祖廟朝圣地,大家總能看到身穿黑紅顏色分明外褲、頭梳帆船發髻的湄洲女(如圖)。湄洲女是湄洲島籍女子的統稱,她們最顯著的特征表現在服飾和發型上,相傳為媽祖親自設計,故也被人稱為媽祖服飾。今人用“帆船頭,大海衫,紅黑褲子寄平安”歌謠,對湄洲女服飾做了精確的概括和寫照。這一特色鮮明的服飾,不僅是媽祖禮俗的重要內容,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服飾習俗的組成部分。
媽祖服為對襟飾紅邊,以海藍色為主調,代表海水。湄洲島上大多數中老年婦女,最特殊的是經常穿的一種外褲,人稱“媽祖褲”,俗稱“紅黑三截褲”。褲子上段為紅色,象征吉祥,下半截黑色,表示土地。年輕女子也有下段為海藍色的,褲管飾有波紋,象征海水。據《天妃顯圣錄》 記載,媽祖在海上救難時的著裝為紅色,有人認為媽祖褲下黑上紅是因為媽祖常年在海上救助漁民,褲子被海水打濕后,遠遠看上去像黑色,而上半截沒有被海水打濕的部分還是紅色的,久而久之衍化為上紅下黑的款式。
湄洲是媽祖的故鄉,據說島上婦女最初是在禮祭媽祖時才穿此類服裝,意在緬懷媽祖“立德、行善、大愛”精神,后逐漸演化為日常服飾。對于媽祖服飾,還有另外一種詮釋是其中的紅色部分代表火焰,意寓以水克火,以火克水,這樣可永保平安吉祥,因此媽祖服飾與古代的“水火棍”有異曲同工之妙,是周易文化的一種延續。 (戴立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