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之湄、在海之洲,有一彎被大海與陽光擁抱的神奇島嶼,它南北狹長,形如娥眉,它就是位于海峽西岸的“媽祖故里”湄洲島。
湄洲島位于湄洲灣灣口的北半部,屬于典型的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0℃,年均降雨量1000mm左右,氣候溫和、風光秀麗、旅游資源獨具特色,是難得的旅游度假勝地。藍天、碧海、陽光、沙灘構成浪漫旖旎的濱海風光,全島海岸線長30.4公里,有13處總長20公里的金色沙灘,還有連綿5公里的海蝕巖,全島陸域面積14.35平方公里,人口3.8萬。島上有融碧海、金沙、綠林、海巖、奇石、廟宇于一體的風景名勝20多處,形成水中有山,山外有海,山海相連,海天一色的奇特的自然景觀。島域盛產石斑魚,乃魚中之珍品,遠銷港澳。
湄洲灣東南臨臺灣海峽,與寶島臺灣遙遙相望。因處海陸之際,形如眉宇,故稱湄洲。島上媽祖廟聞名海內外。媽祖原名林默(公元960-987年),因生前出海救助過不少漁民和商船,死后遂被尊為海神。歷代朝廷還敕封她“天妃”、“天后”、“天上圣母”等尊號。湄洲島是媽祖的故鄉,這里的媽祖廟尊稱為“天后宮湄洲祖廟”。此廟創建于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即林默逝世的同年,初僅數椽;后經歷代擴建,日臻雄偉。明代著名航海家鄭和七下西洋,回來奏稱:“神顯圣海上”,于第七次下西洋之前奉旨來到湄洲島主持御祭,擴建廟宇。清康熙統一臺灣,將軍施瑯奏稱:“海上獲神助”,又奉旨大加擴建。目前,媽祖廟已修葺一新,雕梁畫棟,金碧輝煌,成為全世界華籍海員頂禮膜拜和海內外同胞神往的圣地。據說,全世界華僑聚居地有媽祖廟不下千座,其中臺灣就有五百八十多座。每逢農歷三月二十三媽祖生日和九月初九媽祖忌日,廟宇內外,人山人海,香火鼎盛。
廟后巖石上,有“升天古跡”、“觀瀾”等石刻。站在石上,顧盼茫茫大海,白鷗掠波,舟楫穿梭;水中有山,山外有海,山海相銜,海天相接。廟前巖岸海床有大片輝綠巖,受風濤沖蝕,形成天然凹槽,潮汐吞吐之聲,由遠而近,初似管弦細響,繼如鐘鼓齊鳴,再若龍吟虎嘯,終則象巨雷震天,驟雨瀉地。扣人心弦的“湄嶼潮音”因而弛名。
湄洲島與忠門半島的文甲碼頭之間有渡船往返。島上有天宮大酒店和新建的湄洲大灑店、湄洲賓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