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北宋以降,中國的海洋時空大大拓展,以致到了今天,已有三千萬以上的華人久居在中國以外的世界五大洲。也因此,昔日“人面鳥身”或“四海龍王”形象的海神已承載不了如此宏大、豐富的海洋事業的精神需求,媽祖成為了中國海洋開拓的精神旗幟。
媽祖與海神
綜觀媽祖的神話傳說,其中有不少降妖魔、平??艿墓适?,反映其疾惡如仇、不畏兇暴的剛毅性格,也寓意著中華民族懲惡揚善、維護社會正義、追求國家安定的文化品格。媽祖的征戰故事沒有絲毫無故殺戮、殖民侵略的內容,而是突出除暴安良以求社會和睦的人文主題。意味深長的是:在媽祖相關神話傳說中,即使原本是危害一方的妖魔,往往被媽祖用智慧收服,成為造福人類的善神。因此,媽祖神話傳說的基質是和平、和睦、和諧。
“從女神誕生的神話傳說中,我們可以看到佛道的文化因子,但主流是‘孝親’與‘助人’?!辈┪镳^李館長表示,“孝親”與“助人”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健康基因,媽祖的種種“救海難”的神奇傳說由此演化而來。盡管媽祖的生平傳說沒有事關軍國大計的豐功偉績,卻都是與漁民、船員、水手生命攸關的海上故事,如此成為他們須臾不能離開的海上守護神。
“媽祖神話傳說中有不少庇佑中國使節的渡海故事,反映了當時中國與外國的友好交往?!崩铕^長稱,媽祖神話傳說中還有顯靈救外國海員的故事,反映了中國人建立大同世界的和平理念。
媽祖與海洋文化
有人說,歐洲是海洋文明(即藍色文化),中國是大陸文明(即黃色文化)。其實,當我國的媽祖文化產生,保佑祖先遠渡印度洋經商的時候,在歐洲大陸的江河里還少有船只航行。
媽祖的原型林默傍海而生,在大海的哺育下成長。自幼“資慧穎悟”,豪氣勇敢,樂善好施,精于航海。其生,為救海難而生,16歲便可“飛渡大海”,“多于水上救人”;其死,因救海難而亡;宋雍熙四年(987)“升化”后,又成為“司海之神”。據《日下舊聞考》載:“宋徽宗宣和間,路允迪使高麗,八舟溺其七,見妃朱衣坐桅上,舟藉以安。歸聞于朝,賜祠額名順濟?!币院笊窨冿@赫,海內普遍祭祀之。自宋代媽祖文化誕生以來,歷經千年而興盛,傳承至今,是海洋文化的重要流脈。
元代臧夢解《直沽謠》描寫了海漕的險惡:“沓沓東入海,歸來幾人在?……風塵出門即險阻,何況茫茫海如許!去年吳人赴燕薊,北風吹人浪如砥?!薄敖衲陞莾呵蟾哌w,復禱天妃上海船。北風吹兒墜黑水,始知溟海皆墓田。勸君陸行莫忘萊州道,水行莫忘沙門島。”(載自《天津縣志》)當時,在沒有其他保護措施的情況下,媽祖便成為海上的保護神。
開展媽祖文化研討
媽祖海上保護神的誕生,“是海洋交通文化的直接產物,其信仰的發展最終又以宗教的形態對海洋交通文化產生影響?!痹诤M馊A人社會里,地緣、血緣、業緣是華人之間聚落、聯絡、團結、互助的紐帶,而對神明繁多冠全國的閩南人來說,“神緣”在其獲取生存和發展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視?!?a href="http://www.iosapp77.com/shishi/" target="_blank">石獅市三面臨海,67.7公里的海洋線,擁有眾多港口、港灣,為媽祖文化的生存提供了沃土。”記者了解到,第七屆閩臺對渡文化節期間,我市將舉行閩臺媽祖文化研討會,進一步深入研究媽祖文化與海洋文化的緊密聯系?!拔覀兘裉煅芯繈屪嫖幕?,強調的是她所具有的文化遺跡的史料價值和信仰內涵中所蘊存的積極向上的民族傳統精神。”李館長表示。(記者 林富榕 見習記者 周小青 通訊員 李國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