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文化,是媽祖誕生以后,特別是媽祖信仰形成之后,以弘揚媽祖精神為主旨而形成的獨立文化形態。媽祖文化經過一千多年與時俱進的擅變,其內容、形式、功能、影響等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豐富和發展,日漸顯現出巨大的凝聚力和輻射力。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大家庭在繁衍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以漢族文化為代表、涵蓋所有文化領域的華夏文化人們通常所說的中華傳統文化,當然指的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世界上最古老、最輝煌、最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不僅是中華民族永遠引為自豪的國脈,而且是培育我們偉大民族精神的乳汁,它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歷史的沃土之中,并引領中華民族屹立于當代世界民族之林。
自從媽祖文化這個概念提出之后,媽祖文化與中華傳統文化的關系問題,即媽祖文化在中華傳統文化中所處位置問題.就很自然地擺到人們面前。近年來,在許多領導人的重要講話和媒體報道中,比較統一的提法是“媽祖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從包容與被包容的概念關系上看完全符合理論邏輯。如果從這個角度換個說法,則完全可以認為,中華傳統文化是一座巨大的寶庫,媽祖文化是這座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首先,媽祖高尚的人格力量和完美的神格力量天然蘊含著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中華傳統文化孕育了無數英賢人物,而堪稱民族脊梁的英賢人物,又反過來以高揚愛國旗幟自強不息英勇獻身的奮斗精神,鑄就了中華傳統文化最核心的民族之魂。媽祖被稱為“女神”,是因為她既是女,又是神,不管封建朝廷給她多少封號,在廣大信眾群眾心中,她是一位充滿仁愛之心又有獻身之志的年輕女子,同時又是一尊澤披四海、救苦救難、護國庇民的萬應神靈。一些宮廟里高懸‘舊月精華”的匾額,正說明媽祖精神是中華傳統文化寶庫中的瑰寶。
其次,媽祖信仰的神奇力量具有中華傳統文化潛移默化的心理教化功能。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伴隨中華民族文明發展過程的自然崇拜和偶像崇拜,盡管帶有許多非科學的愚昧成份,但在我國思想史上所發揮的社會心理導向作用卻是功不可沒,其中凝結著華夏祖先心血和智慧的‘合理內核”,無疑是中華傳統文化長河中不可或缺的泉流。國家主席胡錦濤視察福建時說到媽祖信仰‘深深地扎根在臺灣民眾精神生活當中,要求“運用這一豐富資源”,正是從海峽兩岸文化同根同源的角度說明,集偶像崇拜和精神崇拜于一體的媽祖信仰,同中華傳統文化中諸如“忠孝禮智信”、“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行善積德”等許多信條一樣,可以作為社會心理教化的重要資源。
再次,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媽祖文化已經出現被越來越廣泛接受的社會認同趨勢。社會認同度是衡量一種文化生命力的重要尺度。媽祖文化產生以來,在不同歷史時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利益群體、不同理念追求等層面上能得到一致的認可和推崇,反映了它具有長期穩定又不斷擴張的強大生命力。這同炎黃子孫世世代代聚合在中華傳統文化旗幟下具有同等的社會學意義。這種文化發展的定勢,是構筑和諧社會必不可少的理性基石,“世界和平女神”的崇高稱號,正好印證了媽祖文化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占有的重要位置。(文/鄭世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