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花轎內的新娘
新婚女上轎,由“大姐”取一茶盤,盤內放一個“安心鏡”、一把剪刀、一把尺、一盒熟雞蛋、十二粒桂圓,移放在新婚女坐位上,以示避邪護身。由舅母撐傘,待新婚女上轎后即封轎門(轎符)以抵諸邪。赤郎即將花轎抬出大門外,并鳴放鞭炮。此時女家即關大門,新娘在轎內停止哭泣,不再轉頭看娘家,以示不拽娘家“風水”。花轎抬至村外百米左右就得停下,讓“新婚女”從轎頂上遞出一紅包(即回頭包)交給胞弟,以示娘家財丁兩旺。如果同日有兩家姑娘出嫁,就得用“牛踏路”。不論婚嫁路程遠近,都要讓長輩姑娘先上轎。后走者又怕“福緣”被先走者帶盡,就在黃牛或水牛和牛角上掛紅布“踏路”領先,表示“金牛”開道。
男家娶親要向女家催送嫁妝,午餐后,迎親隊伍以鑼鼓、嗩吶催妝。這叫“催妝禮”。嫁妝物品送至男家后,須找一位父母健在、兒孫滿堂、有福的女俗稱“大姐”來“安床”。安床時,一邊鋪床,一邊喝唱吉祥好話。床上安放“斗燈火”,擺茶、酒敬請“床神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