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清明節的到來,石獅各個綜合市場都銷售著潤餅皮、海苔、花生粩以及五色紙錢等清明節必需品。對于閩南僑鄉石獅來說,清明節可是一個重大節日。在石獅民間流傳著這么一句話: “清明沒回家掃墓,沒祖;過年沒回家,沒某。”可見,清明節在閩南僑鄉人心中的重要性。
每年清明節,旅居海(境)外的華僑及港澳臺同胞都會在百忙之中抽時間回石獅祭祀、掃墓,以表示對祖先的敬奉及紀念。在石獅,清明節都有哪些習俗?清明節當天,石獅人要在家中備辦豐盛的菜肴到公媽廳孝敬祖先神位,焚香點燭、燒金放炮。祭祀禮畢,一家人共同進餐。
“潤餅”是清明節的重要標志,因此“潤餅”也是石獅人清明節當天的主要食物。先將潤餅皮攤開, 加入滸苔、花生粩及炒好的菜(以紅蘿卜、扁豆、豆腐皮等素菜為主),然后卷成一卷,雙手捧起,細嚼慢咽,別有風味。
吃完“潤餅”,家族成員便浩浩蕩蕩地前往墓園掃墓。各家各戶都準備了香燭、鞭炮和五色紙錢,此外還要帶上鋤頭、掃把、紅色漆。到了墓地,大家分工有序,年長的男人給墳墓周邊除草、清掃墓地,年長的婦女擺上祭品,年輕的婦女及小孩給墳墓貼上五色紙錢……之后,男女老少紛紛在墳墓前點香拜叩祖先,以表達紀念及祈求保佑子孫后代平安健康。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孝敬廳中祖先、掃墓祭祀、緬懷祖先,不僅有利于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憶,還可增強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王秀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