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晉江市羅山街道辦事處蘇內村,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摩尼教遺址。摩尼教發源于公元三世紀古波斯。約在七世紀末傳入中國。元至元五年(公元1339年),摩尼教徒在華表山麓雕刻摩尼光佛像。庵前曾建龍泉書院,明代古文運動領袖王慎中等人讀書于此,有“草庵十八碩儒”的美稱。近代著名高僧弘一法師(李叔同)三次住錫草庵,留存碑記、楹聯等墨寶。
草庵寺內崖壁上雕鑿摩尼光佛坐像,高1。52米,寬0。83米。佛像天然三色:面部呈現淡青色,手顯粉紅色,服飾為灰白色。像后鐫有波狀毫光,是迄今世界獨一無二的摩尼雕像。
1979年在庵前出土刻有“明教會”字樣的宋代黑釉碗,1987年比利時世界摩尼教學術研究會認為是世界摩尼教研究之重大發現。該會采用草庵摩尼光佛像作為會徽。
1991年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海上絲綢之路考察團考察草庵,認為草庵的發現是海上絲路考察活動的最大成就,并于1997年12月再度組團來草庵考察。
草庵石刻于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草庵景區還有萬石梅峰、千年古松、摩崖石刻、華表山古寨等景點,是聞名遐邇的一處旅游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