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勝塔,作為古泉州灣的航標,已經在蚶江海岸默默佇立了近千年。千百年來,它親眼見證了通商番國的船只從腳下經過,異域裝扮的番人穿梭來往;見證了泉州灣海外交通的盛衰往復,見證了一座現代化的深水港口在身邊崛起。
如今,曾經身姿挺拔的她,已比不上現代化港口的塔吊那般高大,但她樸實的外表、精細的構造和凝聚在身上的歷史,讓她的光彩蓋過身邊的一切,仍舊是泉州灣生活的人們最崇敬的航標。
從海上看,它純樸無華,天然石就的外表與周邊環境相融,自然和諧;從陸上看,它綠色環抱,沉穩莊重的氣質被藍天白云映襯,熠熠生輝。細看塔身,整體結構嚴謹,細部繁復,雕刻精細,以石代木的構造讓人嘆為觀止。無論設計建造水平,還是雕刻裝飾工藝,堪稱我國樓閣式空心石塔的經典。
石塔身后的金釵山是六勝塔周圍的自然制高點,春天時,這里桃花嫣紅;入夏后,這里綠色蔥郁。如今,這座不高的小山上修起了觀光小道,爬上山去,六勝塔和石湖港區的美景一覽無余。傍晚,站在金釵山頂,近可看六勝古塔夕陽西照,繁華港口車來貨往;遠可看跨海大橋燈影云罩,古浮海灣細浪拍岸。
六勝塔遠看雄偉壯觀,近看卻工藝精細。這座始建于北宋,毀于南宋,元代又重建的石塔,為我們留下了一個精彩的古代建筑杰作。三十多米高的塔身,分為五層,每層都有拱門、佛龕和大型塔面浮雕。各層的八角塔檐上,每角各有一個鎮塔武士。所有雕塑造型生動,雕藝精湛。那些構成整塔結構的各種石構件,樸實厚重,交錯重疊,鋪以間隔中的各種裝飾浮雕,使六勝塔表現出穩重、奢華、精細的外觀形象。在作為海上航標的實用性功能之外,更是展示了古代造塔工匠的智慧和技巧。
塔門之上有“萬壽塔”石牌一塊,古樸厚重,出自近七百年前的工匠之手。“萬壽塔”是古塔的正式名號,但人們更喜歡叫她“六勝塔”。進入塔身一層,八角回廊空間寬敞,通風透亮,即使是炎熱的夏天,這里也是一片清涼。六勝塔的近前周邊,有水塘、古井、寺廟,條石鋪地,綠樹成陰。
如今,作為石獅的“海絲三寶”之一,六勝塔(萬壽塔)入列“古泉州(剌桐)史跡”申遺點。隨著申遺腳步的加快,她的故事將為更多人知曉。她是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上的第一座航標塔,千年風霜,讓她自信而穩重。六勝塔的風采,注定是石獅文化歷史遺存中的閃光點。
(茅羅平顏華杰文/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什么是浮粿?閩南美食浮果要如何制作?(圖2014-07-2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