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南“大神尪”的制作分為頭部、身軀、手部和衣著四部分。
頭部:頭部有原始做法、傳統做法和現代做法三種。
1、原始做法:用整塊木頭直接雕刻成形,最后裝上帽子和須發,此種方法做出的頭部較粗糙且過于沉重,很快被傳統做法取代。
2、傳統做法:分為以下四個步驟。
(1)泥塑:復制浦南“大神尪”,先用上等泥土,塑好大形。泥塑過程自上而下,先淺后深,注意細部刻畫。
(2)脫紙胎:待泥塑稍干后,用傳統之棉紙,沾牛皮膠(我國傳統膠水之一),一層復一層貼在泥塑表面上,大約反復有十層之厚。待紙面干后,脫去紙模,然后灌入紙漿,使紙模成為實心。
(3)打土底,在紙模表面涂特制黃土漿,待干后,用毒畸皮(一種草皮)或細砂紙磨光,再用篾刮子補隙修光。
(4)彩繪:應用我國傳統彩繪顏料,在修光后上彩繪,畫好后再用刷子蘸四川石臘,反復拭光,使表面光澤美觀。最后裝上帽了和須發。
3、現代做法:
(1)用特別硬泡沫做出頭部模型。
(2)在模型外粘貼上紗布,紗布要粘緊,粘完第一層再粘另一層,一般要粘三至五層。
(3)待紗布干后,用傳統棉紙沾平表膠粘在紗布層外,反復粘八至十層。
(4)打土底和彩繪:同傳統做法一樣。
身軀做法:利用當地豐富的竹資源,先將竹子修成寬1公分,厚了3~4毫米,長2~3米的竹條,用經緯交織的方法編成鐘形竹筐,上部封口,下部放空。在距竹筐頂部約30公分處固定兩根竹子,竹子之間的間隙為可容一個人頭部鉆過的距離。竹筐兩邊各留出一個洞,可容人的手伸出。
衣服做法:七品“大神尪”的衣服采用古代官服的做法,要繡上精美的圖案,衣著華貴,腳著長靴;小丑“大神尪”的衣服則較隨意,無須刺繡,只在衣服底部縫上三層波浪型的彩帶,腳著便靴即可。兩件衣服的前胸上部要用一塊較薄的布料,以便表演者看清外面。
手:兩尊“大神尪”皆一手張開,一手握拳,七品官手握招板,小丑手持扇子。
七品官高約212公分,其中帽高20公分,臉部42公分,衣長150公分。書童身高約200公分,其中頭部50公分,衣長150公分。舞尪人穿上后,兩尊“大神尪”高度可達240至260公分。
以打擊樂伴奏,打擊樂器有鼓、鑼、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