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胸舞基本動作為“打七響”,即雙手首先于胸前合擊一掌,接著依次拍打左右胸部,雙臂內側依次夾打左右肋部,雙手再依次拍打左右腿部,共得七響,時值合七拍;與此同時配合雙腳的蹲襠步有節奏地跳躍,身體隨之左右晃動,配以顫頭動作,產生別具一格的搖晃動律,使舞蹈灑脫自然,顯露出機靈輕巧、詼諧爽朗的特性,如此循環往復,連續表演。“打七響”最突出地代表了拍胸舞的基本動律和風格特色。
當今舞蹈工作者為拍胸舞配上音樂,使得表演場面熱烈歡快,整齊有序,“打七響”變為“打八響”(即雙手在胸前合擊掌二次),這就發展了拍胸舞的基本動作,形成了不同的風格特點。
拍胸舞表演者所戴草箍上的蛇形頭飾保留了秦漢閩越族原住民蛇圖騰崇拜的遺風,其表演形式也保留了古閩越族原始舞蹈的遺風。拍胸舞的內在動律與土家族舞蹈“肉連響”極其相似,從舞種分布的角度看,它與黎族、高山族等南方少數民族的舞蹈之間存在著密切的淵源關系。泉州戲劇古老劇種梨園戲《鄭元和》中保留了“蓮花落”乞丐拍胸一折,當今民間拍胸舞又使用、保留了泉州南音的《三千兩金》,這種文化的傳承關系也極具研究價值。來源: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
推薦閱讀: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什么是浮粿?閩南美食浮果要如何制作?(圖2014-07-2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