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南少林五祖拳
泉州南少林拳千百年來薪傳不斷,其中以五祖拳最具代表性。五祖拳包括太祖、達尊、羅漢、行者、白鶴五種拳,是福建省七大拳種中歷史最悠久、傳播地域最廣的優秀拳種。國際南少林五祖拳聯誼總會幾乎每年都在五祖拳的故鄉福建泉州舉辦年會。
武可塑人,泉州的習武之風,一直都很盛;五祖拳也走進校園,成為中小學生的健身操
推薦人:泉州少林寺方丈常定
制敵術:青出南少林,名揚海內外
傳聞江湖有少林派、武當派、峨嵋派、崆峒派等,因門戶之見而互斗高低。
時至今日,南北少林幾乎稱霸武林,而泉州,即是南少林的發祥地,其后發展形成的五祖拳,更確立了泉州南少林的世界武林地位。
若定要追究泉州南少林的來路,比照研究其拳法、拳理,有多路專家考證,其實與北少林師出一脈。
唐代泉州就有關于少林武術的記載。話說李世民領兵東擊隋朝殘余勢力王世充。河南嵩山少林寺“十三棍僧”之一的智空同門師兄弟加入戰局,殊死搏斗,李世民為感少林寺之恩,賜以袈裟,授大將軍名號,卻被智空等推辭。后來,智空到福建泉州清源山麓建立了東禪寺,也就是后來的泉州少林寺。
智空入閩后,招收12名弟子傳授武術,泉州一帶武風日盛。
249年后,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時局變遷,南外宗正司遷往泉州。宋太祖趙匡胤單拳獨手、硬功直進的拳術“太祖拳”隨南外宗子傳入泉州。
少林寺弟子釋超才吸收其精華,弟子釋道能又繼承其禪拳,使南少林拳術內涵日益豐富。至清朝康熙年間,方七娘徙居泉州永春,創立白鶴拳法,方使得“太祖、達尊、羅漢、行者、白鶴”五祖之門齊備。
五祖拳有套路200余套,空拳、長短兵器自成系統,拳法精密而重實際,外形簡單易學,講究簡單實用,少花招。各拳有獨特風格,但拳風近似,可通學兼練,入門后易于舉一反三,這是五祖拳的獨特之處。比如葉問、李小龍的詠春拳,其實就出自白鶴拳。
五祖拳是泉州少林寺的一塊瑰寶,各國賓朋慕名尋根拜師,弟子遍及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日本、韓國,還有歐洲、非洲等地。走出國門時,各大劇院也是每場爆滿。金發碧眼的老外們總是沖著咱們的師傅大喊:“中國功夫,very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