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繩空手道源自白鶴拳
記:泉州南少林武術的海外傳播情況如何?
周:泉州武術傳播比較典型的在三個方向。一是東傳遠播東瀛。泉州在宋元時期是東方第一大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梯航四達,文風昌熾,往來眾多邦國,譽為“光明之城”。古代琉球王國(今日本沖繩縣)向中國朝廷納貢,貢船由泉州刺桐港靠岸,至今泉州城南尚存接待琉球王國進貢使節的“來遠驛”遺址。
日本沖繩空手道剛柔流的基本套路始自“三戰”,以“三戰”作為基礎,使身、手、步配合,內外一致,再循序漸進于程度較高的套路。技理、拳法,都和泉州南拳如出一轍。沖繩傳統古武道使用的器械,如棍、杖、船槳、鐮刀、三股叉、十字拐、太子手雙刀、太子手雙鞭,也都與泉州南拳使用器械相同。
他們曾多次到泉州、福州、永春探尋淵源,確認沖繩空手道剛柔流,是由福州的白鶴拳師傳教過去而發展起來的,而福州白鶴拳又是源自泉州永春白鶴拳。
由此,沖繩古武道追根溯源至泉州和永春。他們特地在福州立了顯彰碑,撰寫空手道拳史時專門禮請當時的永春縣長洪澤生撰寫序言。
二是南傳遠播南洋。泉州武術自明代鄭和下西洋以來,由于大量閩南人移民南洋,也把閩南人民的軍事陣法和南少林武術廣泛傳播到海外南洋各地。
在海外各國的華僑社團和華人,都在其居住地設立體育會或武術館社。可以說,凡是有閩南華僑的地方,就有泉州南少林武術,傳承習練的都是古樸的泉州南少林武術和獅陣。
三是海峽兩岸交流和向粵、港流播。隨著鄭成功收復臺灣后,軍隊士兵落籍屯墾和大量漳泉移民入居臺灣,又把泉州南少林武術和“宋江陣”帶往臺灣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在清代,閩南地區農民起義和反清復明秘密幫會活動遭到清廷鎮壓打擊后,大批反清志士往兩廣及海外逃散,客觀上促進泉州南少林武術廣泛傳播粵、港、澳、臺等地。
泉州武魂是扶正義重氣節
記:泉州南少林武術有什么樣的魅力,才使得它遠播海內外?
周:泉州從中原文化走來,在開發閩越山地文化后又融匯了海洋文化,具典型的“三地域交匯文化”人文環境,由此孕育了泉州人執著鮮明的人文精神,造就了燦爛的泉州人文景觀,同時也促成泉州成為南少林武術文化的發祥地。
近現代泉州武壇群星璀璨,黃培松、林高飛、鄭禮、蔡玉明、尤鳳標、魏希農、林賢、林九如、魏國器、妙月和尚、李俊仁、干德源、李載鸞、盧言秋、沈揚德等一大批造詣精深的武林大師,為五祖拳的傳播推廣作出了杰出的貢獻。
南少林武術融入了閩南人的尚武精神,飽含著地域濃郁的人文精神。它以正義氣節為內核,崇尚誠信,注重協作,銳意開拓,堅忍剛韌,愛國、愛民族、愛鄉。以武悟道,以武載道,修身強魄,弘揚國粹。泉南到處少林風,體現了獨特的魅力。
泉州有著眾多的海外僑胞,分布在世界各個領域,隨著世界華人的足跡,“本家功夫”也在異國他鄉扎下了根,成為海外華人的驕傲,也成了泉州的城市名片。
武術文化傳承還有更多新舉措
記:泉州武術協會今后有什么計劃來豐富和發展泉州武術文化?
伍:一、泉州武術協會將成立組織機構,在各縣(區、市)以及海外武術團體廣泛征集資料,編纂《泉州武術史》、《泉州武術人物志》、《泉州傳統武術拳械錄》。
二、結合武術協會年會或國際五祖拳聯誼年會,每年舉辦一屆國際性傳統武術的套路觀摩賽或擂臺比賽。套路觀摩賽包括各類南少林傳統拳術和太極拳。
三、開發利用資源,拓寬發展空間。促成目前正在進行的南少林武術進學校工作,協助市教育局編纂教材,培訓師資,組織訓練,同時舉辦青少年武術錦標賽。
四、搞好泉州五祖拳的非遺保護工作,規范發展傳承基地。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什么是浮粿?閩南美食浮果要如何制作?(圖2014-07-2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