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文化服務于海西建設
記者(下簡稱“記”):泉州武術協會在傳承泉州武術文化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武術協會主要通過哪些舉措,打造南少林武術文化品牌,服務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
伍少杰(下簡稱“伍”):一、推動南少林武術進學校。武術協會具備廣泛聯系社會各界的組織優勢和資源優勢,努力通過協會組織聯系有關方面,共同研究開展武術活動。
泉州武術協會從2006年以來就致力于推動南少林武術進學校工作的開展,創編適宜小學生特點的五祖拳“三戰八法操”,培養學生的武術興趣。在此基礎上,泉州武術協會把南少林五祖拳進一步向全市中小學全面推廣。
二、規范發展武術社團,推動南少林武術進農村、進社區。以泉州南少林五祖拳、白鶴拳為主要拳種的武術活動在泉州市各地蓬勃開展,深受廣大人民群眾喜愛,尤以永春縣、南安市、石獅市、晉江市、鯉城區為盛。
泉州武術協會發現一大批深藏于民間的武術愛好者,他們的武術活動一直是以草根的狀態和鄉土結合在一起,有著很強的生命力,如被福建省列為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的石獅盧厝獅陣,陣容龐大,有150多人參與。
在武術協會的指導下,我市武術重鎮南安市、永春縣、石獅市相繼成立武術協會,石獅盧厝獅陣武術館、鯉城區新步國術館等一批武術館正式成立,進一步擴大了南少林武術的群眾基礎。
三、加強對外武術聯系,推動兩岸交流合作。2011年2月份是國際南少林五祖拳聯誼總會成立20周年,來自世界十八個國家和港澳臺地區的團體近三百人齊聚泉州,以武會友,共同提高技藝。
2010年6月臺灣永春白鶴拳武術總會,與永春白鶴拳發源地永春縣五里街簽署了武術交流合作協議。雙方秉承中華武術一家的理念,致力于研究白鶴拳武術文化,為兩岸開展武術交流搭建平臺。
2011年,泉州武術協會分別與香港葉問詠春拳江志強研討會和日本沖繩剛柔流泊手空手道協會兩個陣容盛大的武術友好交流訪問團,舉行了文化交流表演活動。
泉州在閩南武術文化傳承中薪火不絕
泉州涌現一批閩南武術文化傳承人物,他們分別是五祖拳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周焜民,省級代表性傳承人蘇瀛漢,市級代表性傳承人蔡金星、黃清江、莊昔聰、徐清輝、盧義榮、周盟淵、林振祥、釋常定、傅賽容、黃天祿、張曉峰、姚道仰、潘長安、黃輝南、鄭慶勇、潘成廟、李景庭、蘇德來;獅陣福建省級代表性傳承人盧武定,市級代表性傳承人楊式取、陳垂統、傅子嘉、呂良山等。
周焜民:五祖拳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
周焜民,1945年生,1958年開始隨父親及父執學習五祖拳,1961年進入泉州武術業余研究社深造。1962年被戴火炎、林棋燕先生收為弟子,系統全面學習五祖拳械功法。1989年,周焜民與菲律賓盧慶輝、馬來西亞徐金棟、葉清海等五祖拳界知名人士于馬尼拉發起成立國際五祖拳聯誼總會。國際五祖拳聯誼總會2009年被文化部確定為五祖拳保護單位。
2005年周焜民當選為國際五祖拳聯誼總會主席。2013年1月,周焜民成為泉州第一個被文化部頒布為五祖拳的國家級傳承人,有《五祖門研究》、《五祖拳譜》、《泉州太祖拳》等多部著作行世。
黃清江:以五祖拳獲得全國武術錦標賽男子單項冠軍
黃清江生于1927年,泉州市鯉城富美鄉人,曾任國際五祖拳聯誼總會副主席、泉州市武術協會副主席。1964年,黃清江表演的南拳在全國武術錦標賽上,取得男子單項第一名。
1980年、1988年和2002年,黃清江代表國家出訪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地,進行交流。他的拳式中正,剛猛遒勁,深得贊譽。1999年被國家授予武術七段稱號,2008年被命名為泉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泉州南少林五祖拳代表性傳承人。2010年被國際南少林五祖拳聯誼總會授予五祖拳榮譽十段。
泉州拳會天下友
外國友人在永春學習白鶴拳 (陳曉東 攝)白鶴拳(資料圖)
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傳奇。泉州是“南少林武術之鄉”,這里流傳著關于英雄豪杰的故事,是閩南人堅韌勇敢、豪俠仗義的傳奇演繹。
走出歷史的風云,今天的閩南武術已經成為泉州與世界相互交流的一座橋梁。泉州以武會友,以武傳情,為增進泉州與世界各國和地區人民的友誼發揮了積極的作用。(記者 吳聰偉 曾廣太)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什么是浮粿?閩南美食浮果要如何制作?(圖2014-07-2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