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有佳話】
洪拳70名洋弟子赴泉州少林寺朝拜
2013年1月24日,來自墨西哥、巴西、比利時、德國、英國等十多個國家近70名洪拳弟子,在國際洪拳總會負責人趙志凌的帶領下,來到南少林武術發源地福建泉州少林寺,朝拜祖庭并與寺里的少林弟子切磋武藝。
出身于南少林武術世家的趙志凌,師承林世榮,是黃飛鴻徒孫。多年來,他聽師傅講述南少林的歷史,非常激動,決心將南少林發揚光大,于是在美國創立南少林洪拳總部,徒子徒孫已遍布世界上二十幾個國家和地區。
已多次到訪泉州少林寺的趙志凌表示,“帶著60多個洋弟子來到泉州,朝拜祖庭,跟南少林弟子切磋武藝,讓他們更加了解中國武術和中華文化,希望他們把中國武術帶回各自的國家,發揚光大。”洋弟子們對中國武術的熱愛也讓趙志凌十分感動,說他們尊師、專業,而且有誠心。
臺灣國際九段武術裁判永春尋根
2010年6月23日,現任臺灣國際武術協會理事長的謝江漢,作為白鶴拳重要傳人,他來到永春尋根。“我們的拳譜上清楚地記載著白鶴拳的始祖是方七娘,來到永春,第一次見到自己的祖師爺,非常激動。”謝江漢表示。
國際級九段武術裁判、臺灣國際武術總教練楊文旗已是三次到永春了。楊文旗在永春找到了自己的根,他說:“自己家族傳承了110多年的武術就是永春白鶴拳。”楊文旗還和弟弟特地從臺灣帶來了“七星旗”,并在方七娘塑像前,行起了寓意對長輩無比尊敬的“七星旗”大禮。楊文旗說:“我把弟弟也帶過來了,就是想告訴家族的人,我們的根在這里,這里是我們的家,要一直傳承下去。”
日本武術代表團來泉尋根問祖
琉球是日本“唐手古武道”的肇發地,自古以來琉球的首里、那霸等地,多出武士和名人。
遠在唐朝,日本就派出遣唐使到中國,學習中國大唐文化和中國武術。明代閩人三十六姓一大批人移居琉球,帶去先進的科學和文化,以及泉州民間武術。至今琉球還保留著福建特別是泉州的許多古老風俗。
琉球拳法是中國拳法傳至琉球而衍化成為空手道,其動作結構、風格特點、技術原理、傳功方法,與泉州南拳同出一轍。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日本空手道聯盟、沖繩武術代表團多次來福建泉州、福州等地尋根。1987年7月日本大阪空手道九段關樸訪泉,同年10月沖繩“閩人三十六姓”訪華團、空手道剛泊會渡嘉唯賢率團訪泉;1988年1月東京都空手道學者大西榮三訪泉;9月沖繩那霸剛柔流正道館館長湧川幸盛率團訪泉。
【武術大賽】
四方同道共襄盛舉
八閩大地臥虎藏龍,據不完全統計,福建省有33種南拳拳種,1800套南拳套路和13個門派。南少林武術由五祖拳、白鶴拳、五枚花拳等拳種構成了獨特而博大精深的拳術系統,是福建歷史文化的重要內涵,也是中華傳統武術的寶貴遺產。
明清以來,南拳傳播到東南亞、香港、澳門、臺灣等地,成為中華民族與世界各國人民友好交往的紐帶。改革開放后,相繼有來自亞洲、美洲、大洋洲的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的拳館社、武術家紛至沓來,到福建泉州等地尋根探源。
2010年2月27日至3月1日,首屆海峽兩岸閩南文化節在泉州舉辦。泉州少林寺武僧為來自海內外的眾多嘉賓表演南少林武術的絕活——“一指禪”、“六門八法對打”、“惡蛇纏樹”。其中“六門八法對打”、“惡蛇纏樹”表演中,少林武僧將雙眼蒙住進行格斗,十分精彩。
首屆海峽兩岸閩南文化節還舉辦國際南少林武術邀請賽。泉州少林寺派出15名武僧與來自臺港澳地區和東南亞各國、日本、澳大利亞及歐洲、美洲的南少林武術團體和個人同場競技。
2011年12月2日至5日,第五屆南少林華夏武術大賽在泉州舉行。共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08支代表隊1000余名選手參賽。南少林華夏武術大賽已經成為福建省乃至全國民間武術健身大賽的品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