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月芳 圖/黃謹
廈門鼓浪嶼因為鋼琴島之名而浪漫,而走俏,而風靡。泉州的南音更像是來自遠古的一個傳說,被口口相誦的一個“活化石”,卻鮮有人注意到,這種遠古之音的氣質(zhì),卻依然流淌并散布在泉州人的身上,自然而然,代代相傳。
晉江安海鎮(zhèn)有個迄今109年的雅頌南音社,藏著一把不知年庚的鎮(zhèn)社琵琶“楊波”,還有一段南音先師黃祿樹“棄武從文”的故事。
12月4日上午,紀念南音先師黃祿樹誕辰130周年,以及慶祝安海雅頌南音社建社109周年活動在安海舉行。弦友們一同奏唱南音,很是熱鬧。
說起黃祿樹家族,其實本來最出名的,竟然是他家的南拳輕功!
黃祿樹父親黃福報,據(jù)說練就了飛檐走壁,腳踏火柴盒而不破的本領(lǐng)。黃祿樹在家里排行老四,和其他哥倆不同,從小無心練拳,卻偏愛管弦。從10歲起拜師學南音,不僅唱腔曲藝頗有研究,對洞簫、琵琶、二弦、三弦諸多樂器也是信手拈來。安海人稱“二弦樹”,說的就是黃祿樹。
黃祿樹
閩南人里,“玩”南音的票友,很多是有閑又有錢的人。黃祿樹也是這樣。黃祿樹在安海開水果鋪子,這個后生家從臺灣整批地買下水果,經(jīng)商船運抵安海港銷售,生意挺火。賣水果的年輕人娶到了臺灣鳳山兵馬司副指揮施世榜的后人為妻,實力不容小覷。
黃祿樹的妻子(中)是當時的名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