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鳳里街道仁里社區連續上演兩場精彩的高甲戲,吸引了眾多居民前來觀看。“這‘土班’真的太精彩了,我們這些老年人就愛看這種。”在現場,仁里社區的居民王奶奶忍不住夸贊。在石獅,以高甲戲為劇種的民間戲班被稱為“土班”,是閩南地方戲曲文化的一大特色。長期以來,非官方劇團的“土班”活力經久不衰,常年在濱海漁鄉、村落里巷演出,并保持發展態勢。
據老一輩回想,在以前凡迎神賽會、節俗喜慶,都有民間戲劇“土班”上演。白天或夜幕降臨之時,喧天的鑼鼓,悠揚的簫聲,家家戶戶喜氣洋洋,呈現一派歡樂的景象。在以前,民間“土班”,大多由一些民間戲曲藝人組成,他們曾經是專業劇團的角色,有的還是劇團的“臺柱子”,他們組成地方民間戲班,繼續發揮表演才能,發掘傳統戲曲劇目,既滿足群眾的文藝需求,又能賺錢,解決一些戲班人員的生活出路,這也是當年戲曲藝人自謀生計的唯一途徑。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當時深受群眾喜歡的“土班”,如蔡繩歲的“蚶江高甲劇團”、王善印的“新湖高甲劇團”、許添順的“厝仔錦興高甲劇團”、阿財的“新華高甲劇團”等,都曾風靡一時。他們排練的劇目,如《血泊龍鳳環》《忠烈千秋》《斬皇女》《恩仇配》和《古劍春秋》,都是經過民間戲曲高手整理加工的好戲,還曾獲得福建省戲劇會演“優秀演出獎”和“優秀創作獎”。 (陳嫣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