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德
專家論道
宗教上的大哥、二哥和三弟
——對話華僑大學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長黃海德
主持人:泉州憑什么能被稱為世界宗教博物館?甚至有諸多國外的專家說,如果大家都能像泉州這樣和睦共處,今天的世界就和平多了。您怎么看?
黃海德:泉州是東南沿海的歷史文化名城,“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宋元時期的“東方第一大港”。自魏晉以來,我國中原地區(qū)與國外中亞、南亞、歐洲的多種宗教信仰,如道教、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猶太教、摩尼教、印度教等先后傳入泉州,某些宗教同閩南地域原有的民間信仰相結(jié)合形成新的宗教形態(tài),諸多宗教傳統(tǒng)長期和諧相處,并行發(fā)展,中、西、印三大文明的精神核心——宗教在此交流融匯,構(gòu)成中華文明史上一道靚麗的人文景觀。
主持人:為什么泉州有這么大的包容性?我們甚至可以在晉江的華表山中的草庵里,也是現(xiàn)在國內(nèi)僅存的摩尼教寺廟里,看到摩尼石佛與觀音像共處一室。
黃海德:這種宗教文化現(xiàn)象既與泉州的地理環(huán)境、經(jīng)濟狀況和歷史背景有關(guān),也同閩南文化的復合型與開放性密不可分。
不僅是草庵,你會發(fā)現(xiàn)同一座廟里,既有觀音菩薩,還有印度神以及古代的圣人。別人也許覺得很奇怪,可是泉州老百姓會給你一個解釋,這是大哥、二哥,那是三弟,都是一家人,泉州的文化兼容性非常偉大。
主持人:談談您對這三種宗教發(fā)展至今的看法?
黃海德:我覺得佛教、道教在泉州的信眾都很多,傳播也廣,是泉州比較突出的宗教。但是,泉州的宗教文化特色不在于逐個逐個去比拼誰的影響力大,而是綜合去看?,F(xiàn)在,在世界范圍內(nèi),除了以色列的耶路撒冷,你可能很難找到一個像泉州這樣的地方,這里有道教、佛教、伊斯蘭教、關(guān)帝信俗等中西印各種宗教文化匯聚一地。
同門英雄
基督教
古基督教,中國稱為景教,它傳入中國可追溯到初唐。元代,基督教隨元軍傳入泉州,后隨元朝的覆滅而湮滅。明末,古基督教再度傳入福建,清初被禁。近代,基督教在五口通商后傳入?,F(xiàn)在,位于中山中路的基督教泉南堂會是泉州第一座基督教教堂。
摩尼教
舊譯“明教”、“明尊教”等,是伊朗古代宗教之一,唐代傳入泉州。元代,泉州明教徒在晉江草庵石刻摩尼光佛像禮拜。早在13世紀,摩尼教在中亞、西亞已經(jīng)絕跡,然而在泉州、溫州仍廣為流行,但已改變了原來摩尼教的面貌。泉州是世界摩尼教最后消亡地之一,現(xiàn)在晉江草庵有我國唯一僅存的摩尼光佛、摩尼教寺廟。
印度教
印度教傳入閩南的時間,沒有確切的記載,一些石刻和族譜資料顯示,宋元時期印度教曾在泉州傳播。如今,泉州還存有形態(tài)各異的印度教石雕、石刻200多方,有半人半獸柱礎石、半鳥半獸門楣石、人面獅身間柱石,以及印度風格的用蛇作為圖案的門框建筑石構(gòu)件燈。
猶太教
文獻資料證明,宋元時期,在泉州經(jīng)商的猶太人,就把猶太教帶到泉州。2001年,泉州文物部門在德濟門發(fā)現(xiàn)一件罕見的猶太教石刻文化抱鼓石,上面雕刻有猶太教的宗教標志“六角星”(大衛(wèi)之星)。(本網(wǎng)記者 陳冷冷 陳麗娟 謝向明 文/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什么是浮粿?閩南美食浮果要如何制作?(圖2014-07-25
閩南網(wǎng)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xiàn)泉州在補齊養(yǎng)老事業(yè)短板,提升養(yǎng)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