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9月24日訊 上世紀90年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起“海上絲綢之路”考察,在了解泉州的宗教文化后,做出相當高的評價:“泉州是世界宗教博物館。”
即使現在,漫步在泉州市區涂門街,飛檐翹角的關帝廟內,可以看到,信徒向關帝爺祈福,幾步之遙,充滿異域風情的清凈寺內,卻是伊斯蘭教徒虔誠地禮拜。
回說歷史,泉州的宗教文化,更似一曲由眾支流合奏的汪洋之歌。
公元288年,佛教在中國尚處于譯經階段時,泉州就有了第一座佛寺;
伊斯蘭教7世紀剛創立,沒過多少年,泉州就迎來了穆罕默德的兩位門徒;
晉江的草庵仍供奉著全國僅存的摩尼教石佛;而土生土長的道教不斷與民間信仰融合,每年前來祭祀朝拜的信徒絡繹不絕。
經多位專家推薦,這次PK擂臺,首選佛教、道教和伊斯蘭教。其實,這三種宗教連專家都無法選擇,因此,今天我們改變游戲規則,大家投票的理由不再是“哪個最能代表泉州文化?”,而是“哪種宗教你了解得最多?”
如果在你心里,還有其他更值得一說的閩南宗教文化,不妨通過本網官方微博@海峽都市報閩南版#東亞文化之都大擂臺之宗教篇#告訴我們。
另外,別忘了到閩南網上(http://www.iosapp77.com/wenhua/dywhzd/)投票,國慶前,我們就要抽獎了,只有投票才有機會成為“民間文化使者”哦。
投票動態
誰能當文化使者
國慶前揭曉驚喜
親們,國慶節前,“東亞文化之都·大擂臺”的重磅驚喜獎就要揭曉了,凡參與“東亞文化之都·大擂臺”投票的網友,都有機會成為“民間文化使者”,親赴日本橫濱和韓國光州。
截至昨晚,已有200多人參與。再過幾天,我們的平臺就將關閉,趕緊登錄閩南網的東亞文化之都專題,投出自己寶貴的一票吧。名額就三個,不要錯過哦。
除了抽選“文化使者”,我們還將綜合網友和專家的票數,評選出最后的“十大文化擂主”。擂主將花落誰家,決定權就在您手上。您可以根據本報的每期報道內容,選出您心目中最有代表性的文化項目。
投票的同時,您還可以在專題的評論欄里留下您的評選理由,也可以通過本網官方微博@海峽都市報閩南版#東亞文化之都大擂臺#告訴我們。
應邀來泉州的印尼電視臺主持人到靈山圣墓前膜拜祖先
推薦人:泉州海交館研究員李玉昆
制敵術:留客他鄉生生不息
伊斯蘭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由穆罕默德創立于公元7世紀的阿拉伯半島??墒牵憧芍溃莆涞履觊g(618~626),他們就到泉州傳教了。泉州清源山景區內的靈山圣墓有據可循。
據《閩書》記載,靈山圣墓內葬的是當時到泉州傳教的穆罕默德門徒三賢和四賢。而墓園周圍的墓葬區,也埋著數以百計的元代以來留居泉州的穆斯林外僑及其后代。
明朝的航海家鄭和也是伊斯蘭教徒,他在下西洋的時候曾專程到靈山圣墓朝拜,祈求平安,留下鄭和行香碑;而現在,每逢開齋節、古爾邦節,穆斯林都到圣墓山舉行宗教活動。
不過,國內游客更熟悉的,應該還是建于公元1009年,現在依然屹立在泉州最繁華街道之一的涂門街上的清凈寺。該寺是中國十大名寺之一,完整地保持著阿拉伯建筑風格,寺內“奉天壇”墻上刻著整排的古阿拉伯文《古蘭經》。
這還要歸功于唐宋時期,泉州海上絲綢之路的空前繁盛。那時,阿拉伯人來泉州經商和傳教,許多傳教士甚至留在泉州,與當地婦女結婚,繁衍后代,市井十洲人的盛況讓當時的泉州儼然一個大氣的國際大都會。
當時的泉州不僅有伊斯蘭教徒禮拜和聚會的清凈寺,而且開辦有專供阿拉伯商人及其子女上學的“蕃學”,城區還有“蕃人巷”,穆斯林墓園可見當時伊斯蘭教在泉州的興盛。
而現在,清凈寺里的阿訇(hong,波斯語,教師或學者的意思)每年春節還會按照中國傳統在門前貼春聯,清凈寺依然是泉州穆斯林禮拜、聚會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