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卷注重基礎,不走偏怪路線。作文題提供三則關于“路”的名言,比較平淡俗套,延續了這幾年以名言為命題材料的做法,入題容易,但要出彩則有一定的難度。
語文
人物名片
點評人:文繼炬,語文高級教師,廈門一中高三語文備課組長。市課改先進個人,兩次參與市高三質檢命題。
今年是福建省單獨命題的最后一年,語文試卷整體難度適中,不與考生為難,但相對也創新不足。
語基部分注重基礎,不走偏怪路線。默寫以詩詞名句為主,沒有繁難字;文言文考方苞的一封致友人書信,設題延續傳統,語言點相對容易;詩歌是單文本閱讀,考陸游的《秋夜紀懷》,內容理解沒有障礙,設題一考寫景手法,一考情感理解,設問清晰,作答不難。
名著題要求選出兩個錯項,涉及情節不偏不怪;經典題稍有變化,從過去常考的《論語》、《孟子》比較閱讀變為單獨從《孟子》中選擇文段,考查對孟子選才思想的理解,一考君子之憂與小人之憂的不同,一考求賢之難的原因,大大降低了難度。論述文為《閱讀,是對精神的刷新》,簡答題一考關鍵詞語理解,一考思路分析,細心作答問題不大。
選考類實用文選擇的是關于螢火蟲的科普小品,一考對螢火蟲習性的篩選理解,一考對關鍵語句的探析,文體及設題均在復習應對的范圍之中;語用題著重對語言準確規范使用的考查,涉及標點符號、填寫關聯詞、病句辨析與修改、句式變換等,都是常規題型,考生應對不難。不過,時評題問“關于同學們對過生日的看法各不相同這一現象你有什么想法”,設問相對費解。
作文題提供三則關于“路”的名言,比較平淡俗套,延續了這幾年以名言為命題材料的做法,入題容易,但要出彩則有一定的難度。
第一則名言說明路的成因,鼓勵前仆后繼的探索;第二則名言肯定走錯路的價值,沒有對走錯路簡單否定;第三則名言從反面指出勇氣對于行路的意義。
可以選擇從單則名言入手來立意,有兩種構思路徑:一是正向立意,如談勇于嘗試,開拓奮進,從無路的地方走出路來的意義;談為什么不要對走錯路害怕,走錯路為什么能夠為發現新路提供借鑒和經驗;談為什么要克服內心對前路的恐懼,驅除內心的陰影……二是逆向立意,對所提供的名言還原矛盾,具體思辨,不搞一刀切。
比如,第一則名言強調路是人走出來的,但如果走路的人只是沒有信仰的烏合之眾、群體的迷狂者,再多的人又如何能把路走通?
第二則名言強調走錯路的價值,盡管很多路確實是在不斷試錯中拓進的,但對于國家建設之路、民族發展振興之路等等來說,為什么一定要付出走錯路的代價才能找到新路?為什么不將損失降到最???為什么不一次就走成功?
第三則名言從反面肯定了敢走的重要性,但是需要怎樣的勇敢則須辯證,沒有智慧與大義依托的勇敢能將路走通嗎?
而且,對所走的“路”也應加以界定,如果所走的路是違背社會的公序良俗,是有違歷史發展趨勢,是與人民大眾的期待相悖的,即使再勇敢再認真,就能走通么?
相比較而言,逆向思維、辯證分析最能出彩,最能寫出具有思想沖擊力的作文。
總體來看,高考語文試卷選用文本類型多樣,布局合理。文言文閱讀首次采用書信體裁,古代詩歌閱讀選用宋詩,現代文閱讀的文本是評論、散文和科普文章。語言文字運用部分,考查內容涉及《標點符號用法》新標準,對中學語文教學有提醒作用。全卷對語文能力的六個層級均有不同難度的考查,有助于促進高中教學加強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培養。“評說題”規避了簡單的正反評說,有利于思維品質的考查。寫作試題的一組格言式句子意蘊深刻,開掘角度多,且語言淺白樸素,考生易于入手;但要綜合把握三則材料的寓意,寫出有思想深度的文章也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