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翔安新圩鎮東寮社區和詩板村東側的山谷,有目前廈門市最大的綜合性固體廢棄物處理中心基地———東部固體廢棄物處理中心(簡稱東部固廢處理中心)。每天,有超過2000噸的固體垃圾在此填埋。最近的居住區距此地僅數十米,此前,垃圾產生的臭氣常隨風飄到數公里外,令居民們不堪其擾。
從去年9月起,東部固廢處理中心啟動綜合整治改造,近期已基本完工。如今,附近居民再也聞不到垃圾產生的臭氣,更神奇的是,垃圾發酵產生的氣體也變廢為寶。
[除臭]
多管齊下“收服”臭氣
這么大的垃圾填埋場,每天填埋超過2000噸固體垃圾,怎樣才能做到臭氣不外漏?記者帶您去看看其中的奧秘。
記者了解到,在東部固廢處理中心容積960萬立方米的填埋場一期工程,上班時段不停地有垃圾車進進出出。最早垃圾填埋作業區面積約在7000平方米至8000平方米,后經多次優化,作業區面積逐步壓縮到1000平方米左右。每次作業后,工作人員將在壓實的垃圾上噴灑除臭藥劑。每天作業結束時,會及時用膜布臨時覆蓋作業區暴露的垃圾,以免臭氣外漏。
原本豎立在填埋場中用來排出滲瀝液及臭氣的拔拉管,也進行了焊接密閉,堵住出氣口。并在滲瀝調節池的方井、沉沙井上方新建一座小型密閉房,將滲瀝液調節池的6個檢查口用膜布進行焊接密閉處理。
此外,東部固廢處理中心通過公開招標,聘用廈門聯創達科技有限公司、廈門佰歐科技有限公司對該中心殘存的少量臭氣通過生物、化學藥液噴灑、霧化等方式進行除臭。
針對垃圾轉運車“跑冒滴漏”形成的路面污染,市容環衛處還申請財政專項資金購買了4臺道路清洗車,每天對東部固廢處理中心專用進場道路進行清洗。
[利用]
垃圾臭氣轉化為天然氣
那么,垃圾產生的臭氣去哪兒了?在填埋場周邊分布著一根根長長的抽氣管,它們被用來收集這些臭氣,然后集中送往園區內的一座氣體收集處理站。
今年8月建成投用的氣體收集處理站可以將垃圾堆體及滲瀝液調節池產生的含硫化物等有害氣體的沼氣集中收集到氣體收集處理站,然后通過脫硫、脫碳等技術處理,將其轉化為類天然氣的清潔能源。
氣體收集處理站一期工程每天最多可收集處理沼氣約3萬立方米,二期工程建成后,每天可收集處理沼氣約6萬立方米。
目前,東部固廢處理中心每天產生約1萬立方米沼氣,通過處理后,可轉化為約5000立方米天然氣,供給部分工業客戶及華潤燃氣使用。下個月,這些垃圾產生的臭氣轉化成的天然氣,將直接輸入華潤燃氣管網。也就是說,今后市民使用的天然氣有一部分就是這些垃圾產生的哦!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舞劇《二十四時舞》廈門首演2025-03-31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