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白玉透雕絳環紋書撥、五彩指日高升圖盤、紫檀玻璃畫硯屏……昨日,收藏名家馬未都現身鼓浪嶼,當起了觀復博物館的導覽員!
收藏名家馬未都“說文解物”。記者 李凌 攝
觀復博物館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家私立博物館,由馬未都創辦并親任館長。此次,廈門鼓浪嶼觀復博物館在建館十周年之際,推出了“翰苑佳器———中國古代文房用具展” “艷妝淡抹———中國明清彩瓷展”。
廈門館位于鼓浪嶼菽莊花園景區,是觀復博物館的地方館之一,2005年10月2日在鼓浪嶼正式成立。在這十年當中,廈門觀復博物館籌辦了數十個特色主題的展覽,每年接待參觀者上百萬人。
場館最小客流量最大
“文物的好處在于提供不同時期的文化信息,文化體驗是深者看深、淺者看淺,每個人都能從中獲得不同的東西。”馬未都告訴記者,觀復博物館在各地的展館往往都在數千平方米以上,但鼓浪嶼菽莊花園因其特殊的地理環境,只有數百平方米,但對于游客來說,卻是恰到好處的游覽之地,既不會因參觀時間過長影響行程,又能達到文化熏陶的效果。
“觀復博物館在全國的各個館中,廈門館最小卻客流量最大,十年來接待的游客超過1000萬人次,這對文化的傳播有很大好處。”2013年,馬未都在菽莊花園建園100周年慶典上被聘為鼓浪嶼申遺顧問,談及廈門文化、鼓浪嶼申遺,馬未都侃侃而談,“閩南文化其實挺強大的,我們以后也考慮做一帶一路主題的展覽,配合鼓浪嶼申遺,多做一些閩南文化要素的主題展覽,繼續為助力鼓浪嶼的申遺工作做出貢獻。”
還能磨的北宋松煙墨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出的文房用具品種豐富,時間跨度上溯遼代,下追明清至民國時期,包羅萬象、琳瑯滿目的文人用具以及文房陳設品體現古人追求文學薈萃,亦可窺見古代文人追述豐富的精神文化內涵世界。
“文房用具不僅僅是筆墨紙硯,香爐、花插等用于調節內心的物品也可作為文房用具。”馬未都向記者特別介紹了“崇寧五年徽州造款松煙墨”這一收藏品,他表示,此藏品從北宋完整地保存至今實為不易,因為松煙墨在保存過程中如反復遭遇潮濕和干燥的變化,容易松散變形,而該藏品至今還保持著可被使用的狀態,極為珍貴。(記者 李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