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巴進入廈門港招商局碼頭的瞬間,車上的人不約而同地直起身,伸長脖子,找尋“育德”輪的身影——這艘號稱世界上最大的教學實習船,將在這里舉行首航儀式。
岸邊早已人潮涌動。300名集大新生身穿白色制服站成方陣,首航儀式一結束,撒腿就往“育德”輪跑去,一邊拍照,一邊贊嘆。主持人和老師扯著嗓子喊他們回來:你們可別跟著船跑了!
學生們艷羨地看著甲板上那群穿著藍色工作服的學長們——120名集大輪機工程學院和航海學院的大三學生將跟著“育德”輪一起,進行為期4周的海上實習。
這是集大教學實習船“育德”輪的首航,它從上海來,集大學生登船后,已于昨日下午向廣東方向駛去,繼續它的首航之旅。
昨天上午,集美大學海上專業教學實習船“育德”輪首航儀式在廈門港招商局碼頭舉行。
盼了三年,終于坐上這艘船
輪機工程大三學生劉斌,是120名學生之一。生長于江西高安的他,20歲那年來廈門讀書,第一次看到了海。一入學,他就聽人說,學校要造一只很大的實習船,當時就想著,要是真能有這么一艘校船供自己實習,該有多酷——3年以后,船真的建成了,而他真成了校船“育德”輪首航實習生。
上船的第一天,劉斌因為興奮,一晚上都沒有睡好,直到第二天凌晨,他還在朋友圈里發了9張“育德”輪照片,配上文字:校船非常豪華,不愧為世界第一啊!
造價2.4億,“育德”輪造了四年多
“育德”輪何以讓集大學子翹首以盼?
為了讓學生對所學專業有個較為感性的認識,集大規定,輪機工程學院和航海學院學生在上完基礎課之后、學習專業課之前,必須跟船實習一個月左右。期間,船到哪里,學生就跟到哪里。集大最早的實習船由陳嘉庚購買,之后一般由交通部調撥,后來依托企業共建實習船。近年來,由于共建實習船先后退役,建造一艘集大自己的實習船被提上議程——從正式提出立項申請到建成,“育德”輪歷時4年多,造價2.4個億,可滿足143位師生在船上學習。
“有了自己的船,以后學生跟船實習就更方便了,航海教育質量更有保障。”集大黨委宣傳部部長林斯豐說道——自從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集大“育美”輪退役之后,這是近20年來集大擁有的第一艘自有教學實習船,對于改善集大航海教育辦學條件,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昨日,集大校長蘇文金在致辭中說,希望輪機工程和航海學院學子能以國之興盛為己任,不負嘉庚先生辦學初衷,踐行“誠毅”校訓,努力成為建設海洋強國的生力軍。
集大校方將“育德”輪的建成視為校航海教育的一次重要跨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除了供學生實習之用,“育德”輪還可以為集大水產學科開展海洋考察、近海資源開發研究提供科研平臺;為廈門市建設東南國際航運中心、構筑航運人才高地提供有力支撐;為集大開展海峽兩岸海員教育和培訓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