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南極不是只有旅游,還有打工——近日,一條以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名義招聘廚師赴南極的信息,在朋友圈被大量轉發。待遇優厚,年薪20萬-25萬,原單位還可保留原有待遇。
昨日,記者致電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證實確有此事。不過,一位去過南極的廈門機械師說了,在南極的時光,是一段枯燥與興奮并存、歸心似箭與依依不舍同在的“矛盾體驗”,是否去當南極勇士,就看您拿捏了。
機械師露天作業。(資料圖)
企鵝與奇景,是大家最愛拍的內容。
為排遣枯燥,任何節日都不會被放過。
是真的!
國家海洋局招南極大廚
從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官方網站上,記者看到一則關于“中國第33次南極考察越冬后勤保障崗位預選公告”的招聘啟事。除了大家熱議最多的南極大廚,此次招聘的南極科考后勤保障崗位還包括醫生兼環境官員、電子工程師、機械師、電工、管道工和維修工。此次共招聘18人,長城站和中山站各9人,面向社會公開招聘。
根據啟事內容,此次招聘工作人員待遇為中山站年薪25萬左右、長城站20萬左右。當然,應聘除了個人意愿外,也必須得到原工作單位同意,且原工作單位還必須答應保留受聘人原有的福利待遇。
條件高!
維修工要15年工作經驗
聽著是不是很過癮?領著一份高薪去體驗別人無法體驗的極地生活,回來工作還在。可是南極勇士也不是一般人能當的,入選條件可以用“苛刻”來形容。據了解,此次受聘人員必須有多年的行業工作經驗,大家所羨慕的南極大廚要有10年以上工作經驗,而水暖工和維修工則需要15年以上從業經驗。
在南極的日子是啥樣的?
廈門與極地淵源頗深。本報攝影記者姚凡就曾乘坐“雪龍號”極地考察船參與過極地科考;廈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從1995年至今,也先后有19人加入過極地科考后勤保障隊伍,包括曾三度踏上南極的“全國勞動模范”稱號獲得者蓋軍銜、2011年底到2013年初作為機械師參加了14個月南極科考的賴育照等人。
極地生活的真實狀態究竟如何?昨日,賴育照為記者娓娓道來。
平等
不管是啥崗位,吃穿用度都一樣
“年薪20-25萬,比以前可高多了!”賴育照說,在他那會兒,一年下來也就5萬左右。在賴育照的記憶中,南極生活有個很大的特點,平等——除了領隊的津貼會略高一些外,不論你是電工還是醫生,廚師還是機械師,吃的、穿的、用的乃至津貼,都基本相同。
工作
按天氣排任務,“干幾天休一陣”
但說到工作內容,廚師或許是最辛苦的一個崗位。因為大多數崗位都會根據進度計劃、天氣情況來安排任務,經常“干幾天休一陣”,有很多空檔,可廚師不一樣,大伙每天都要吃飯,廚師就得每日干活。除了廚師,領隊或者稱“站長”,也是相對繁忙的人。領隊需要為整個團隊制定一份詳細的每日作息時間表,并監督所有人嚴格執行。如果不按時間表作息,人的精神狀態在極地環境下很容易亂套,工作也會受影響。
單調
枯燥生活催生蛋雕、攝影達人
不過,說到底,枯燥,才是極地生活最大的敵人。整個團隊就十來人,營地內雖能上網,但速度很慢——賴育照記得,有次傳個100兆的視頻資料給遠在廈門的蓋軍銜,花了他整整3天時間。到冬天就更慘了,企鵝遷去別處,旅行團也因冰封來不了,黑夜又變得特別長,工作量驟減,大段時間躲在營地內,日常生活變得“空虛寂寞冷”。
這種背景下,在營地內打打球跑跑步,成了大家的消遣。此外,枯燥的生活,反倒催生出了許多蛋雕“藝術家”。這里說的蛋可不是什么雞鴨鵝的蛋,而是企鵝蛋——隊員出外作業時,看到孵完留下的企鵝蛋殼都會撿回來。“攝影達人”也很容易出現。南極有“萌萌噠”的企鵝,更有神奇的地理環境和瞬息萬變的天氣等奇景,為攝影提供了絕佳的素材。
和睦
各國考察隊經常一起過節
“為了抵御枯燥,任何一個節慶都不會被我們放過。”賴育照說。即使隊員生日、家里有喜,大家都會藉此開個派對;大如端午、中秋、國慶這些節日,會邀請其他國家考察隊過來“大鬧一場”。
當然,這么做的可不止咱中國人,身處極地,國與國之間的界限不再那么明晰,這兒就像個國際社區,每個國家的考察隊碰上自己的重要節日,都會像招呼街坊鄰居一樣邀請周邊考察隊過去熱鬧熱鬧。賴育照第一次過萬圣節,就是在南極。“那時,我們方圓一小時路程內還有智利、俄羅斯、烏拉圭和韓國的考察隊。智利考察隊就把大家都招呼過去,一群人好好玩了場‘變裝’派對。”
不過,最盛大的節日是6月21日。這天過后,南極的白晝將開始變長,意味著南極最難熬的時期要過去了。所以,不知從何年開始,各國南極考察隊員都在這天舉行盛大的歡慶活動,而這天也成了“南極人”的專有節日——仲冬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