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的表現不太穩定,一些好不容易扭虧為盈的投資者,準備撤出資金轉投更為穩健的銀行理財產品。不過,市面上卻難尋高收益的理財產品。銀行界人士說,預計未來一兩個月理財產品的收益都會維持在低水平。
市民陳小姐的證券賬戶,最近終于扭虧為盈。她準備拿著從股市“勝利大逃亡”的資金,投入到收益更有保障的銀行理財產品上。因為在她的印象中,以往每到年底,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都會出現“年末翹尾”的現象。不過,尋找了整整一周,她也沒找著收益率超過5%的銀行理財產品。
數據顯示,上周共有838款銀行理財產品發售,平均投資期限為134天,其中人民幣非結構性理財產品累計發售751款,平均預期收益率延續前一周的下跌趨勢,僅為4.41%。
比如,興業銀行昨日發行的5萬元起購金額的91天期夜市版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4.65%。而該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在業內一直都是比較高的。眼下,預期年化收益率超過5%的銀行理財產品屈指可數。
興業銀行廈門集美支行理財經理李石說,市面上80%~90%的銀行理財產品都是投資債券,債券價格下跌,從而導致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下滑。此外,受目前經濟增速下滑、利率下行等因素影響,市場“錢多”,銀行理財產品難以找到更好的高收益渠道,這也導致銀行理財產品進入低收益區間。
銀行人士普遍認為,接下來,貨幣政策仍將保持寬松,市場利率繼續下行,銀行理財收益也不可避免會繼續走低。接下來較長一段時間,低收益或將持續。
“預計未來一兩個月,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跟現在差不多,會相對穩定。”李石說,不過,按照慣例,不少銀行會在元旦或春節前后推出節日專屬理財產品,收益或會比目前的理財產品高0.1~0.2個百分點,有購買需求的投資者屆時不妨多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