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后溪英村何山埔一座120米高的山頂上,半年多來形成一個巨大的渣土堆,體量約20萬立方米!已致數次泥石流!給山下農莊造成危害,并威脅天馬山隧道的安全。
到底是誰在這倒渣土?目前還不得而知。據附近居民表示,倒渣土的車都是晚上12點后開始“作案”。
6只上萬元的名犬,在4個月內接連慘死。讓狗主人郁悶的是,自己的愛犬不是死于疾病和事故,而是死于“一場又一場”的泥石流。
“我們頭上懸著幾十萬方的渣土,隔三差五滑下一些,沖進樓里。”集美后溪居民孫先生向導報記者投訴,后溪英村何山埔120米的山頂上,最近隆起一個高達20米的渣土堆,近幾個月來連續滑坡,給山下居民、公路隧道的安全帶來嚴重隱患。
居民:半年內發生3次泥石流
孫先生在山腳邊經營著一家生態農莊,同時馴養著多只名貴犬,經常引來游客觀賞。
年過四旬的他以前從沒見過泥石流。今年8月27日,孫先生第一次領教了災害的破壞力——“下了一場大雨后,山頂流下來的泥土,突然淹沒了我兩間狗舍。”孫先生的4只愛犬,被泥石流吞噬……
經過這一輪意外,農莊特意讓員工加固了狗舍。但11月21日、12月10日在大雨后又誘發了兩次泥石流,在這兩次的泥石流襲擊中,又有2只名犬死于非命。“現在一下雨,我們都很擔心再出現泥石流,擔心房屋被埋。”孫先生憂心地說。
據山下居民介紹,何山埔后山位于天馬山和大茂山中間,山高120米左右,“原本山上是個廢棄的采石場,是個凹進去10米的大坑,后來種上了植被。但最近半年來不斷有渣土車上山倒土,現在渣土高高地堆積,都冒出大坑有10米高了。”孫先生說。
高高隆起的“人造”土堆,像怪物一般“鳥瞰”著四周。山腳的一側是海翔大道天馬隧道,另一側則是何山埔密集的民房。
現場:滿山遍野的黃泥土
昨天下午,導報記者來到集美后溪英村何山埔。順著盤山公路一路蜿蜒而上幾百米,到達了半山腰。在山道的兩側,堆滿了饅頭似的小土丘。一根插在地上的警示牌上寫著“此地禁止傾倒渣土”,但厚重的土壤“挑釁”般地將它埋得只露出牌面。
到達山頂,可見黃色的土頭山高高聳起,擋在土頭山外面的是一個空心磚砌成的圍墻,約10米長。翻過圍墻,即踏入廢棄的土頭山。由于這幾天沒有下雨,土頭山表面的泥土已經被曬干,許多地方還出現干裂。“土層大約有20米高,外面是曬干了,但底層可能裹著水,是松動的軟泥。”現場的地質勘查人員介紹。
整座山頭足足有一個標準足球場大小,溝壑縱深。一路磕磕絆絆走到土頭山邊,發現泥土從山體的兩邊出現滑坡。其中左邊的泥土滑落至山腳下的集志農莊;右邊的泥土滑落至天馬山隧道上方的山脈排洪溝內,形成堆積。
原本生長在山頂上的樹木,大部分已經被泥土覆蓋,有的被連根拔起,沖到山腳下;有的裸露樹根,倒在一旁,枝葉已經干枯。
隨后,導報記者下山,來到山體滑坡對面的天馬山隧道管理中心。從管理中心辦公樓朝對面山體望去,可以看見一整面山體全是黃泥土,猶如傾瀉而下的黃色瀑布,原本郁郁蔥蔥的樹林全部被黃泥土覆蓋。
險情:整座山的排洪溝被埋
12月14日上午,天馬山隧道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員發現了對面山體的滑坡險情,立即向管理中心領導匯報,并上報主管部門。隨后,隧道管理中心工作人員立即到滑坡現場查看。
據工作人員介紹,經過他們初步勘查,這座山山體120多米高,其中廢棄土頭高度至少有20米,這還不包括采石坑里面的泥土。“目前滑坡的泥土已經將整座山脈的排洪溝掩埋。我們初步估計,僅僅排洪溝內的泥土,至少有1萬立方米。”隧道管理中心工作人員講,如果繼續下雨造成滑坡,滑落的泥土將漫過排洪溝,流到下方的天馬山隧道,將隧道口堵住。
為了監測滑坡,前天下午,隧道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在滑坡的坡頂、坡腰等極易發生變動的部位,擺放了圓錐桶和彩旗。“只要彩旗和圓錐桶發生位移,我們馬上可以觀測到,這樣可以做到立即預警、時刻防范。”
疑問:泥土從何而來?
據廈門地質工程勘察院彭文總工程師介紹,這座土頭山約有20萬立方米的泥土。
附近居民也表示,這半年多以來一直有渣土車進出,特別是凌晨零點過后,發動機巨大的轟鳴聲經常吵得居民無法入睡。
住在山上的孫先生說,他發現山體滑坡后,多次派人在路口攔截亂倒土頭的渣土車,但對方根本不予理睬,依舊我行我素。
昨天下午,導報記者在現場見到了前來查看的集美區城管局的執法人員。執法人員透露,他們在9月上旬接到舉報后,立即趕到現場,對違規亂倒土頭的渣土車進行罰款、扣車。執法人員介紹,由于這塊地是林業用地,執法人員在查處之后,將情況寫成函件發給林業部門,希望由林業部門進一步調查處理。“我們一直都有對這里進行監管,但過了凌晨零點,執法隊員下班后,渣土車就開始瘋狂倒土,最終導致現在這個樣子。”城管執法人員說。
那么這些土頭到底從何而來,是何人傾倒在此?昨天下午,現場召開協調會的有關領導也表示,對泥土的來源要調查,開展倒查機制,并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
記者手記
還有其他土頭山嗎?
過去我們聽到山體滑坡、泥石流之類的災害,多是在偏遠的山區。但這次卻發生在車流相對密集的城鎮區域。
現場專家介紹,人工堆土垮塌的地點由于堆放渣土和建筑垃圾,堆積量大、堆積坡度過陡,導致在雨水浸泡后失穩垮塌,造成無辜的小狗不幸慘死。
大多的災禍,都有兩個要素,一個是無知,一個是無恥。無知者如祥林嫂:“我真傻,真的,我單知道下雪的時候野獸在山坳里沒有食吃,會到村里來;我不知道春天也會有。”而無恥者直接是受經濟利益驅動而嫁禍于人。
一開始上山倒土的人,都沒有意識到,這種雜亂無序的堆土成山有多么大的安全隱患;而那些明知山已太高,居民區就在附近,卻還繼續上山的倒土者,則脫不開無恥的嫌疑。
安全意識必須一直緊繃著,不可須臾放松。
希望政府部門能加強監控,出臺徹底解決方案。摸底調查,追究相關違法人員的法律責任。同時舉一反三,查清全市范圍內有沒有其他類似的土頭山。
(記者朱黃劉承烺/文陳巧思/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