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潘涂公路站和丙洲公路站的11名工人,每天從路上掃起15噸沙子,一個月有450噸,“這么多的沙子,簡直夠開一個洗沙場了。”近日,同安公路養(yǎng)護工人致電本報市民熱線5589999,講述了他們的“抗沙”經(jīng)歷。
養(yǎng)護工人無奈地說,濱海西大道及海翔大道周邊幾百米道路上,每天數(shù)百趟次土方車夜以繼日撒漏,同事們這邊在掃,那邊土方車一直在撒,“公路的潔凈都只是暫時的”。
同安灣大橋下方路口,土方車后方騰起黃霧。
通往海翔大道匝道上撒漏的沙子數(shù)量龐大,清掃費力。
【丙洲公路站】
每天掃沙5噸,工人醒來就想著掃沙
今年7月以來,同安公路分局接管了濱海西大道及海翔大道周邊路段,而周邊靠海區(qū)域則是大量的洗沙場,這讓負責路段養(yǎng)護保潔的同安潘涂公路站和丙洲公路站工作量陡增。“每天5噸,一個月就有150噸。”丙洲公路站站長余慶和感嘆,該站成立5年來,今年7月以來最吃力。
他說,在同安灣大橋、丙洲大橋、中洲大橋周邊,分布大量洗沙場,水洗過后的沙子,通過土方車運往同安、集美、翔安、海滄等地,沿途造成路面污染,為了清掃沙子,他們一個月要準備近100把掃帚。
楊志沐是丙洲公路站的帶班組長,每天一早醒來,他腦海里常常蹦出兩個字——“掃沙”,這樣的工作一成不變,“班組6個人,每天只專注一件事,循環(huán)往復掃沙子。”他說,每天早上7點就出門,“同安灣大橋下的那個路口,污染實在太快了,一邊是工人在清掃,一邊又有大量沙子撒到路面。”
【潘涂公路站】
使用太頻繁,鐵鍬每月要更換4把
類似的情況出現(xiàn)在潘涂公路站的養(yǎng)護區(qū)域。邵世是班組司機,他所在班組5個人,每天負責濱海西大道連接海翔大道的匝道區(qū)域,雖然只有100多米,可工作量非常大。“一天清掃的沙子需3車多才能運完,大約有10噸。”邵世是說,每輛土方車的超載都很嚴重,在拐彎處仍保持四五十公里的時速,“只有達到這個速度才能爬得上匝道。”邵世是說,這種速度,沙子最容易甩出來。
“白天土方車起碼有100多趟次,晚上數(shù)量更多了,大半夜都在拉沙,我們一個月清掃沙子就有300噸。”潘涂公路站站長顏宏恩說,因使用太頻繁,站里一個月就要更換4把鐵鍬。
顏宏恩說,撒漏沙子的土方車主要有4種:一是集裝箱運沙車,一次載重超過百噸;二是前四輪后八輪的土方車,一車能裝六七十噸沙;三是農(nóng)用車,一車能載七八噸;第四種是載重三四噸的“土炮”。其中土方車超載最明顯,撒漏最嚴重。他說,撒漏一大原因是,土方車不加蓋子,加了蓋子的土方車不方便超載。其次,超載的土方車車速快,在轉彎處不撒漏都難。
【現(xiàn)場】
車輛一經(jīng)過,騰起團團黃霧
昨天上午10點左右,記者實地走訪,發(fā)現(xiàn)這兩個公路站的養(yǎng)護區(qū)域,距離洗沙場的集中地不過數(shù)百米遠,上午的清理工作剛完成不久,道路右側路面上又撒了一層細沙,車輛一經(jīng)過,沙塵隨風而起,空氣中就像是籠罩了團團黃霧。此外,路面上殘留一道長長的水痕,工人們說,這水痕幾乎沒干過,常常是剛剛干,很快又濕了。
記者在同安灣大橋下方區(qū)域路口蹲守,在20分鐘時間內(nèi),先后有5輛不同規(guī)格的土方車從洗沙場出來,每輛車的后斗都堆得像小山一樣。在路口拐彎時,不僅揚起沙塵,不少沙子也撒漏在路面上。
在濱海西大道進入海翔大道匝道區(qū)域,撒漏更為明顯,道路左側,可見成堆撒漏下來的沙子。
“天天掃,天天這樣,我們很努力在清掃,可掃干凈沒多久,路面上又都是沙子。”養(yǎng)護工人無奈地說,只有從源頭上控制,這個問題才能解決,不然沙子永遠掃不完。(文/圖 記者 黃文水 通訊員 郭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