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廈門出現霧霾天氣。 記者 陳理杰 攝
昨天是元旦小長假第二天,就在市民準備出游踏青時,卻發現廈門進入了“山水畫境”之中。原來,昨天廈門出現了霧霾,鼓浪嶼、溪東等空氣質量監測站點出現了輕度污染的情況,而這也是新年的第一場霧霾。
昨天的霧霾,比往年來得更早一些。根據之前的媒體報道,廈門的霧霾一般會在上午10時以后出現。而昨天的霧霾“起了個大早”,上午7時開始,空氣質量指數就開始上升,到了8時,鼓浪嶼空氣質量監測點就“報警”了,空氣質量AQI指數超過100,達到了輕度污染級別,首要污染物為pm2.5;隨后,AQI指數到9時達到一日中的頂峰,鼓浪嶼站點AQI指數達到134,為全市最嚴重的監測區域,溪東、湖里中學站點AQI指數也達到輕度污染級別,全市的平均值達到100,為輕度污染臨界值。午后AQI指數開始有所下降,到了下午2時以后,空氣質量逐漸恢復到良的水平。
雖然今天會回暖,市民感覺到更加溫暖舒適,但因此帶來的“代價”就是空氣質量會變差。
記者從市氣象局了解到,昨天的新年第一霾,主要是西南暖濕氣流惹的禍,在它的影響下,能見度最低的地區只有2000多米。
今明兩天,廈門依然會保持這樣的情況,所以未來幾天還會是濕度大、能見度低、空氣質量較差的天氣,可能出現短時輕度污染,市民最好減少戶外活動時間。
氣象局表示,冷空氣大概在后天夜里南下,從那時開始這種霧蒙蒙的狀況就會有所改變,空氣質量也會開始轉好。
【延伸閱讀】
去年我市僅17天輕度污染
往年冬季,也都是廈門空氣質量較差的季節,不時會出現短時的空氣質量中度污染,但2015年卻未出現過輕度以上污染的情況。由于晴朗日數多,天空中云層較薄、較高,風速大,有利于近地面污染物的擴散;同時由于入秋晚、冷空氣不強,北方污染物遲遲沒有南下擴散,這些因素都導致了去年秋冬季常現“廈門藍”。此外,環保部門新投用的霧炮車以及普及使用的工地揚塵噴霧系統等降塵措施,都對降低pm2.5、凈化空氣起到了作用。
日前,市環保局公布了2015年廈門空氣質量“成績單”,2015年空氣質量全國排名同比2014年大幅進步,2015年1-11月空氣質量全國排名第三,2015年1-11月,我市空氣質量指數(AQI)優良率99.1%,污染天數僅3天左右;而去年全年輕度污染的天數達到17天,空氣質量優級率提高24.6個百分點,優良率提高3.9個百分點,六項主要污染物濃度均低于評價標準值,pm10、pm2.5達二級標準,其余四項達一級標準。(記者 曾昊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