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隨著天氣越來越冷,又到了流感的高峰期。記者昨日從我市各大醫(yī)院兒科了解到,門急診量均有明顯增長。作為我市兒科門急診量“領頭羊”的第一醫(yī)院,更是首當其沖。然而,近日,多名家長致電本報市民熱線5589999,反映由于第一醫(yī)院兒科急診采取預檢分診制度,由護士判斷患兒的病情,并安排就診順序,導致個別患者候診時間過長。“護士憑什么判斷孩子的病情?”一些家長質疑。
■第一醫(yī)院兒科急診,由護士判斷患兒病情并安排就診順序
據悉,第一醫(yī)院是目前我省唯一一家推行兒科預檢分診制度的醫(yī)療機構。預檢分診是否合理?記者采訪了多名業(yè)內人士,均得到肯定的答復。然而,現實中,預檢分診制度卻遭遇推行難。
【市民聲音】
預檢分診制度不夠完善 “護士憑什么判斷病情”
近日,市民簡女士致電本報稱,她的孩子咳嗽了一天一夜,一直咳個不停,所以當晚8點多,她帶著孩子到第一醫(yī)院掛急診號,掛號單顯示的時間是晚上8點20分。“兒科急診由導診臺護士評估孩子的病情,決定就診順序。”簡女士說,導診護士告訴她,孩子的情況不嚴重,要等一下。結果,簡女士和孩子一直等到晚上10點半才被叫進診室。
“我不知道護士衡量病情是否嚴重的標準是什么,但孩子咳嗽了一天一夜,如果不嚴重,我干嗎要連夜來掛急診?”她提出質疑:一個護士憑什么判斷病情嚴重與否?
次日,另一位市民孟女士也致電本報,稱自家的孩子上個月孩子因感冒發(fā)高燒兩三天,于是連夜帶孩子到第一醫(yī)院兒科掛急診,“當晚等了好幾個小時,我們急得跟護士都吵起來了。”
分診制度很人性化 建議設置等待時間上限
市民劉先生在來電中卻發(fā)出了不同的聲音,他力挺分診制,認為第一醫(yī)院兒科急診的分診制度很人性化。“我也曾帶孩子去看兒科急診,有兩次我覺得孩子的病情并不嚴重,只是精神不太好,可護士了解病情后,很快就安排孩子進診室了。事實證明,那兩次孩子的病都很重。”
劉先生說,家長一般都很心疼自己的孩子,而護士對病情的判斷比較專業(yè)。如果采取取號候診制,對一些病情危急的孩子,可能就會耽誤治療。
他表示,像孟女士那樣等數小時確實有些夸張,建議設一個等候時間上限,照顧一下這些家長的感受。“孩子的病情是會變化的,可能來時不嚴重,等幾個小時后病情就已經發(fā)生變化了。”
【院方回應】
由護士分診是國際通行的 分診護士都經過特殊培訓
對于家長的質疑,第一醫(yī)院兒科主任吳謹準表示,從實踐來看,兒科預檢分診制度是合理的。他介紹,該院兒科急診從2013年8月開始實行預檢分診制度,至今尚未遇到差錯,起到了有效分診的作用。“醫(yī)院不能講先來后到,特別是兒科急診。”吳謹準說,兒科急診的特點是起病急、變化快、病死率高,急診預檢分診可以對患兒進行快速分類,以確定治療或進一步處理的優(yōu)先次序。此外,預檢分診還能及時排查傳染病。
“全世界預檢分診都是由護士來做的。分診護士都是經過特殊培訓,且經驗豐富的護士。”吳謹準說,該院預檢分診制度有一套科學的評估體系,與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yī)院采用同一套標準。分診護士要求在急診工作3年以上。此前,醫(yī)院還邀請了加拿大溫哥華的護理學教授進行了專門培訓。
醫(yī)生看病時,護士預檢分診的數據也提供給醫(yī)生參考。此外,在等候時出現問題,家長可及時向護士反映,由護士再檢查一次,如病情變化可馬上調到前面。
護士定期在候診區(qū)巡診 有異常會上調優(yōu)先級別
第一醫(yī)院兒科急診護士長張麗月告訴記者,預檢分診剛實施時,很多家長不理解:“別人憑什么插到我孩子前面?”
為此,護士們沒少做工作,耐心解釋預檢分診的好處和分診的依據。候診區(qū)的醒目位置和LED大屏幕上,都有顯示分診標準。為防止出現急危重癥患兒遺漏的情況,護士都每小時會到候診區(qū)巡診,發(fā)現異常馬上將孩子的優(yōu)先級別上調。
“針對近期家長向晚報反映的情況,我們打算對常見的問題進行整理和解釋,并張貼出來。也希望家長能夠理解我們的工作。”她說。
今天上午10點多,在兒科急診候診區(qū),家長陳先生告訴記者,昨天3歲的孩子發(fā)高燒,吃了藥后還沒退燒,于是請假帶孩子來看急診。“護士檢查后,我們被分到第五級。”他說,雖然已經等了半小時了,但也能理解。“知道孩子病情不重,也就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