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同安鳳崗社區崗頭洪氏祖祠前,兩座高1.3米、重700多斤的大籠甜粿格外“吸睛”,不僅吸引了眾多村民前來合照,還有不少外鄉人“千里迢迢”前來討要一小塊甜粿帶回家,以求吉利。
每年正月初九,閩臺地區都流傳著“蒸年糕敬天公”的習俗。在這一天蒸大籠甜粿敬天公,在鳳崗崗頭已經延續了將近500年,1951年因故消失,時隔60年后,于2011年得以恢復重現。
大籠甜粿制作技藝復雜,需要近40個成年人利用4口大鍋、8個蒸籠,蒸滿12個小時才能熟透。甜粿蒸熟后,還要倒入由8塊內刻精美花紋圖案的模板拼成的桶內塑形。2013年,大籠甜粿制作技藝入選了廈門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目前正準備申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同安區文史專家顏立水告訴導報記者,蒸大籠甜粿不僅僅是一種習俗,也是海外僑胞的鄉愁。隨著一代代先民的出海,敬天公的習俗也被帶到世界各地,所以每年都仍有記得這一習俗的海外僑胞回到故鄉,參加這一盛會。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站长统计
CopyRight ©2019 闽南网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