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綠色杏林灣。(林志杰攝)
▲市樹鳳凰木為廈門增色不少。(本報記者鄭曉東攝)
▲海滄大屏山公園櫻花綻放。(鄭偉明攝)
▲通過共同締造,海滄興旺社區的綠化水平大幅提升。(市市政園林局供圖)
▲翔安香山郊野公園。(本報記者王火炎攝)
▲綠意盎然的翔安大道。(朱毅力攝)
一年一度春風綠,今年春到綠更濃。今天是3月12日植樹節,植綠、興綠、護綠、愛綠的行動正在春風吹拂下轟轟烈烈地展開,廣大市民積極履職盡責,參與城鄉綠化美化建設。
去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視和部署下,市市政園林局組織開展了一系列生態環境美化工程,特別是建設“大綠量、低管養”生態景觀綠地,不斷提升城市承載力和宜居度,努力實現“百姓富”與“生態美”的有機統一,持續夯實生態基礎,為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締造美麗廈門做貢獻。
今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按照綠化、彩化、花化、文化、變化的“五化”要求,我市要繼續大力開展“四邊”綠化等園林綠地建設和造林綠化工作,為我市實現未來五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爭當“五大發展”示范市作出積極貢獻。
今年還是廈門市花、市樹、市鳥確定30周年。為了進一步加大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力度,我市計劃加大三角梅、鳳凰木在城市園林綠化的應用,進一步加強對市鳥白鷺等野生鳥類的保護。
本月起到年底,我市將以鳳凰木、三角梅、白鷺為主題,展開書法、繪畫、攝影等大眾文化活動和生態環保宣傳活動,以紀念廈門市樹、市花、市鳥確定30周年。11月進入三角梅盛放期,市市政園林局和廈門日報社還將聯合舉辦首屆市花三角梅文化節,屆時市民不僅可以觀賞到全國品種最多、規模最大的三角梅花展,還可以參加以市花三角梅為主題的各種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科普活動。
1986年10月20日至23日召開的廈門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作出決議:廈門市市花為三角梅,市樹為鳳凰木,市鳥為白鷺。今年是廈門市花、市樹、市鳥確定30周年。30年來,花如朝霞、在盛夏燃起一片火紅的鳳凰木,生命力頑強、在秋風中潑辣綻放的三角梅,姿態高雅、在水面輕盈翱翔的白鷺,已經成為廈門的象征,不斷向全世界傳遞廈門人勇于開拓、敢為人先的特區品質和頑強拼搏、不屈不撓的特區精神,同時也充分展示了廈門堅持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的理念。
本月起
繪制白鷺棲息地分布圖
鳥類是生態安全的指示物種之一,白鷺作為廈門濱海濕地常見鳥種,其數量的變化也間接反映廈門生態環境的變化。為維持白鷺數量在一個穩定、健康的狀態,保護白鷺的繁殖棲息地和覓食地是非常重要的任務。為了解廈門市白鷺繁殖地和重要覓食地,從本月開始,市市政園林局、市林業局將在全市范圍內組織開展白鷺棲息地調查工作,市觀鳥會、市濱海濕地與鳥類研究中心受委托實施具體的調查工作。調查將持續到6月底。
工作人員將根據調查結果繪制白鷺棲息、繁殖、覓食地圖,并提交我市白鷺棲息地調查報告。我市還計劃把地圖納入“多規合一”的藍圖和平臺,確保開發建設項目從規劃立項階段就避開白鷺棲息地,從而加強對市鳥白鷺的保護。
11月
舉辦首屆廈門三角梅文化節
作為市樹市花市鳥確定3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的重頭戲,首屆廈門三角梅文化節將在今年11月展開。屆時,我市將在植物園舉辦大型三角梅花展。全世界現有三角梅品種達到300多個,國內以三角梅為市花的城市有20多個,而廈門收集培育了120余個品種,三角梅品種數量在全國領先。此次三角梅花展,所有這些品種的三角梅都將粉墨登場,讓市民大飽眼福。此外,市市政園林局和廈門日報社還將開展兒童書法繪畫比賽、征文活動等多項配套文化活動,以及三角梅科普展、三角梅專題研討會等活動。
共同締造生態家園
“美麗廈門共同締造”是凝聚力量建設美麗廈門的重要途徑,是實現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創新實踐,它讓這座城市釋放出越來越多的美麗“正能量”。在我市的園林綠地建設和造林綠化工作中,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部署,我市各級園林綠化部門以“共同締造”為途徑,把群眾對城市綠化美化的關心轉化為參與建設的熱情,得到了市民的熱烈響應,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
社區公園是與城市居民距離最近、與城市居民的生活最密切相關的城市園林綠地。近年來,島內外建成、提升或開建了一批社區公園,這些公園不僅配套有各種公園設施和園林景觀,而且各有主題、各具特色,構建出豐富多彩的社區文化。這些公園的規劃設計、建設配套乃至服務管理都廣泛征集周邊居民的意見建議,通過發動廣大群眾參與實現“共謀、共建、共評、共管、共享”。
共同締造讓廈門充滿了活力和人情味,人們不僅在這里找到了幸福安樂窩,找到了人生奮斗的方向,更體驗到了被需要的歸屬感。在這個過程中,社區家園也被裝扮得更綠更美。海滄興旺社區近年來推出“微自治”新舉措,讓居民擔任社區公共綠地的“監護人”,同時通過“綠地認養”、“空間認管”、“陽臺綠化”等共建措施,提升社區綠化水平。如今社區內處處充滿生機,季季都有鮮花。
人勤春來早。廈門人在享受綠色、享受美麗的同時,更用自己的雙手編織綠色、塑造美麗。每年我市都把義務植樹與春季大造林工作相結合,與“四綠”工程建設相結合,精心組織黨政軍民義務植樹,掀起植樹綠化的新高潮。以去年為例,全市就完成義務植樹工日數81.48萬個,植樹272.28萬株。我市還創新義務植樹載體,繼續開展林木綠地認建認養等形式多樣的義務植樹活動。園博苑繼續推出“企業林”、“學校林”、“親情林”、“愛情林”等認養活動。園林植物園和坂頭國有防護林場也開展認建認養活動。
市園林綠化部門還通過開展綠化志愿者宣傳咨詢、平價花市等活動,喚起市民愛綠、護綠、種綠的熱情,用綠色改變生活,提高生活品質,鼓勵市民房前屋后植綠種花,以積“小綠”成“大綠”的方式,共建美麗家園。為更好推動社區綠化、美化、香化工作的開展,市市政園林局還組織相關園林綠化專家和有豐富經驗的基層工作人員編寫了《廈門市社區綠化、美化、香化常用植物》,由各區發放至街道社區,指導各區綠化工作。市綠化管理中心在康樂新村小區開展以“綠動家園”為主題的居家陽臺綠化系列活動,向居民群眾介紹多肉植物的栽培養護方法,傳授家庭養花常見病蟲害的種類及防治知識。
【相關新聞】
廈門今年
再揮如椽“綠筆”
計劃新增園林綠地400公頃,造林6200畝,封山育林24萬畝
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廈門再揮如椽“綠筆”,要新增園林綠地400公頃,計劃實施造林6200畝,封山育林24萬畝。市政園林、林業等部門將按照“百姓富·生態美”和“美麗廈門共同締造”的要求,以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和建設國際知名花園城市為目標,著力提升和優化生態環境,為我市實現未來五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爭當“五大發展”示范市作出積極貢獻。
今年,按照綠化、彩化、花化、文化、變化的“五化”要求,我市要繼續大力開展“四邊”綠化工作。“界邊”要做好廈沙高速紅線內綠化工程等的建設,“路邊”要著力推動翔安南路紅線內綠化工程等項目,“水邊”要實施九天湖綜合整治景觀工程等的建設,“山邊”要繼續推進集美天馬山郊野公園等項目,讓廈門的生態景觀走廊更美更長。
今年我市要繼續推進公園建設,力爭新增公園綠地100公頃。相關部門和各區將繼續推進郊野公園體系建設,大力推進區級綜合性公園、兒童主題公園、社區公園建設。同時,大力倡導文化建園,加大對地域、歷史、文化元素的挖掘,提高公園文化品位和內涵,營造更多特色明顯、文化內涵豐富的具有廈門特色的主題公園。
綠道網絡建設仍然是今年我市園林綠化工作的重點,2016年計劃推進各區綠道建設,要力爭完成100公里綠道建設。今年我市還要大力推廣林蔭路、林蔭停車場建設,積極推廣立體綠化,提升城市的整體綠量和整體景觀效果。以筼筜湖為試點,推廣物業化管理,樹立“垃圾不落地”的源頭理念,倡導文明游園;加強做好公園與社區共治,以南湖公園的市民園長模式逐步推廣全市公園的共同治理。
我市今年還要逐步推動山林變森林,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大力實施封山育林,多種能長成冠大蔭濃的小苗,并有計劃地開展林相改造,逐步促進林分自然更新,提高森林生態系統的質量和穩定性。對現有易受災害的馬尾松林進行疏伐,套種適生的鄉土常綠闊葉樹種。繼續扶持發展我市林木種苗花卉和森林生態旅游、林下經濟等特色產業,穩步推進實施我市4個國有林場改革。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舞劇《二十四時舞》廈門首演2025-03-31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