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王曉嶺
著名詞作家、一級編劇,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歷任北京軍區政治部戰友歌舞團團長、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中國音樂文學學會副主席、全軍高級職稱評委、中國音樂家協會《詞刊》主編等職,代表作有《三唱周總理》、《風雨兼程》、《當兵的人》、《強軍戰歌》等。
通過電話,他在1800公里外的北京接受本報記者采訪。原本以為,關于廈門,他需要“遙想”。可他說:“我的書桌上就擺著‘廈門’,每天看著,常常想起。”這是一種怎樣的緣分,讓人依稀可見,一股暖意瞬間就充盈了夜空!
他是著名詞作家、一級編劇王曉嶺。您也許對這個名字不太熟悉,但《風雨兼程》、《陽光路上》、《當兵的人》等歌曲,您一定不陌生,甚至說話間,您就哼唱了起來。是的,它們都出自王曉嶺筆下。就是這樣一位德藝雙馨的藝術家,說起廈門時,用的是這樣的字詞:“最奇妙最浪漫的感覺”。
那是去年秋天,王曉嶺應邀來廈采風。“其實在此之前,我也多次去過廈門,每一次都對它的干凈、漂亮以及清新自然的城市建設理念印象深刻。”王曉嶺說,那次采風讓他有機會又一次仔細地轉了轉廈門。“廈大、環島路、文化藝術中心等好多地方,我們都走了、看了。”他特別提到,“還在海上巡游了一圈。”
據說,那是王曉嶺的帆船初體驗。在“廈門號”船長魏軍及水手們的陪伴下,王曉嶺第一次乘坐帆船,“沒乘過帆船,不知道什么叫出海;原來帆船可以傾斜45°航行,那真是一種奇妙而浪漫的感覺。”那次的采風之旅,想必給王曉嶺帶去了美好的體驗,“后來的《海之夢》可以說是我受了廈門以及廈門人的感染而作,廈門人身上洋溢著對家園、對生活的熱情。”
《海之夢》是印青、王曉嶺兩位著名音樂人聯手為廈門而作的歌曲。印青說,在譜曲的部分,他大概花了半年時間,幾經修改;填詞的王曉嶺又何嘗不是?“前后寫了4稿。印象中,我很少為一個作品寫這么多稿。”王曉嶺說,前3稿分別從白鷺、琴聲和海上花園寫起,“美則美矣,但我總覺得沒有突破。直到第4稿,我想到了帆”。風帆揚起,靈動優美的畫面之外,是對廈門悠久通商史的鉤沉以及對大海般寬廣的廈門情懷的抒發。
王曉嶺坦言,“第4稿我最滿意。尤其是歌名《海之夢》的敲定,這是一種情感上的升華。”
當時間走過2015年的秋冬,來到了2016年的新春,“音樂廈門”———2015城市之歌全國原創作品大賽年度盛典在廈門溫暖唱響,《海之夢》毫無懸念地俘獲了全場觀眾的心。
而彼時,來自廈門的一件快遞出現在北京王曉嶺家中,“一塊精美的石頭,上面刻著《海之夢》的詞、曲。一定是采風時他們看我對廈門的石雕很感興趣,所以萌發了這樣的暖心之舉。”
采訪的最后,和新中國同齡的王曉嶺終于顯露出“潮老頭”的本色,他興致勃勃地送給記者一個建議:“你寫稿時可以這樣開篇:那塊石雕就擱在王曉嶺書桌上,他經常看著石雕回憶廈門……”(記者 陳巧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