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掉百貨門店購物中心瘦身謀變》后續
傳統百貨在變
線上線下融合
實現門店電商化
購物中心在變
引入兒童主題
帶動家庭消費
SM廣場內的兒童玩具。
世貿商城外墻廣告牌大部分是餐飲。
羅賓森購物廣場內的兒童游樂場。
“去百貨化”的大趨勢不可避免,而如何應對這種趨勢,則是目前的關鍵——轉型,是業內的共識。
不僅傳統百貨在謀求轉型,購物中心也在轉型。但是,怎么轉,往哪里轉,目前還沒有一個絕對可行的、可復制的模式,大部分轉型仍處于探索中。不過,至少已經開始啟動了。
讓我們從一個樣本的觀察開始。
樣本
羅賓森購物廣場
百貨店面縮水增加兒童教育區
羅賓森購物廣場一樓,有一家“風車茉莉”餐廳,于去年9月23日開業——在此之前,這個店面是一家名為EIN的服裝店。從2012年入駐羅賓森購物廣場,EIN因經營不善等各種原因,在2015年關門,一共生存了3年。
據商場負責人說,“風車茉莉”餐廳所在之處,在EIN之前,該店面加上周邊及樓上關聯的整片區域都屬于一家叫WIR的快時尚個性潮流小百貨店。不過,這個面積達1500平方米的小百貨店,因經營等問題在2012年退出。
這幾年,在經歷了百貨店退出、服裝品牌店退出之后,羅賓森購物廣場的管理方稱,由于這一片租金相對較低,同時靠近居民區,所以將規劃為兒童教育區,再配上適量的餐飲店。
現在我們可以看到,這一片的一樓,不僅有babygo兒童攝影館,還有YUYUTO游樂場,而二樓則有小小運動館、蕃茄田藝術等。
變化
零售業退出餐飲娛樂入駐
這個樣本可以看做目前購物中心轉型的一個縮影——服裝等零售業退出的同時,兒童主題、餐飲等店家正在大舉入駐,取而代之。
根據羅賓森購物廣場提供的數據,零售業(服裝、鞋類、手表等)的面積占比從65%降到45%,餐飲業則從22%增加到35%,娛樂方面以前只有一家電影院,而如今游樂場、電玩城等相繼入駐,占比大幅提升至約7%。
根據記者的走訪,中閩百匯呂厝店內部分區明顯,穿插了“兒童世界”,以兒童為主題,售賣服裝、玩具、嬰兒車等商品,還有一個免費的游樂場。
而在東百蔡塘廣場,二樓的服裝、數碼類店面,偏向傳統百貨;三樓的業態開始豐富起來,有一些餐飲店、理發店和KTV,而兒童業態更為明顯,如六一兒童物語、樂贏科技中心等,還有大量童裝童鞋的店面;四樓則趨向娛樂,如美食城,也有電影院、動漫城等。
記者在SM百貨的3樓看到,原來傳統零售柜臺的區域,新增了一家兒童雕發館,小朋友坐在汽車、飛機造型的椅子上,由發型師為他們設計卡通造型的發型。
“兒童是家庭的重心,吸引一個小孩,可以帶動一個家庭的消費。” SM百貨副店長官榮娟說。
探索
兩種不同模式提供有益經驗
面對“去百貨化”的大趨勢,除了這種業態上的調整,更多的業者正在選擇自己的路進行“轉型”——他們都選擇做到極致,要么讓自己擁抱電商,要么讓自己更為百貨。以天虹商場和SM百貨為例,可以看到這兩種方向不同,卻同樣有益的嘗試。
天虹商場:打通線上線下 實現全渠道轉型
天虹商場東南區副總經理張家鋒告訴記者,天虹實體門店按照“三化”戰略進行轉型,分別是互聯網化、生活方式主題編輯化、購物中心化。
天虹依托強大的網絡、商品資源和物流配送,把線上線下充分融合,讓門店電商化得以順利推進。
生活方式主題編輯化不同于以往的商品陳列方式,而是基于客戶生活方式,打造全新的業態集合館,不斷優化業態組合。
購物中心化則體現在以零售為主的商場,加入更多體驗配套——張家鋒說,廈門海滄天虹商場已是一個小型的購物中心,現在又引入了社區銀行、新華書店、兒童早教機構、武術培訓機構、餐飲店等。
如今,天虹的全渠道轉型也初見成效。其近日發布的年報顯示,2015年,天虹實現營業收入173.96億元,同比增長2.34%;實現利潤總額16.71億元,同比增長116.26%。
SM百貨:將百貨進行到底 提供更多增值服務
SM百貨副店長官榮娟堅定地認為,百貨不可能消失。“電商興起,傳統百貨業確實受到了沖擊,但抱怨是沒有用的,關鍵是要去思考怎么求新求變。”官榮娟說,“SM百貨堅持在地化策略,不斷優化業態組合,滿足當地消費者的需求。”
官榮娟認為,SM百貨在服務方面不斷拓展、延伸,為顧客尤其是VIP顧客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和顧客保持良好的互動,如為客戶提供插花培訓、提供穿衣打扮的咨詢服務,為廚房鍋具消費者提供上門烹飪指導等。這些貼心服務長期堅持做下來,也讓SM百貨收獲了一批忠實的顧客。
官榮娟還認為,百貨的業態布局、經營方式可以靈活多變,跳脫一點,比如把化妝品和女裝等關聯性大的商品集成在一起,做集成店;經營方式上,改變原有的單一聯營模式,增加出租、自營的比例。
展望
突出自身特點衍生新的業態
羅賓森購物廣場招商總監黃云鵬預測,未來的購物中心會越來越多,并且會出現社區化、區域化特征。
區域性的購物中心,會走時尚之路,突出自身的特點,比如現在SM 2期獨有的蘋果店里的商品,你在其他地方買不到。
黃云鵬還提到,未來購物中心的定位會越來越精準,兒童、婦女、電影院餐飲配套,都可以在社區里完成。而業內人士也說,隨著購物中心的轉型,會衍生出一些新的業態。市中心的購物中心比例不會有太大變化,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會增加一些醫療配套,包括體檢、口腔、針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