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里,有吃瓜的群眾要問了。
這種隨便的果果,真的有那么神奇嗎?
答案是:大寫又加粗的NO!
隨便果療效沒那么神乎
據媒體報道,前幾天,沈陽的趙女士收到一份生日禮物,是一種特別的零食,叫“隨便果”。這名字看起來挺隨便,可價格卻不隨便,128元一盒。剛開始,趙女士覺得隨便果口感不錯。
但是,服用一段時間后,趙女士發現,隨便果不僅沒什么效果,而且還時常拉肚子,被嚇壞的她趕緊停用。為詳細了解,趙女士還添加了這款零食經銷商的微信,微商態度可熱情了,時不時給趙女士發些關于“隨便果”功能功效的介紹,什么清腸排毒緩解便秘、消痘祛斑醒酒護肝、減脂控重降三高等功能……
對于“隨便果”的功效
連食品專家都發話了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的范志紅教授表示,根據我國食品廣告發布暫行規定,食品廣告不得直接或者間接的宣傳治療作用、保健作用,也不能借助宣傳某些成分的作用明示或者暗示食品的治療作用、保健作用,“隨便果”在網絡上的宣傳功效涉嫌虛假宣傳。
“這種食品或者說是青梅,雖然加了中藥,但還是以瀉下為主,排毒其實不能靠瀉下,長時間的這種反復腹瀉,會引起營養不良、面黃肌瘦,時間久了很多癥狀和不適都會出現,想健康瘦身,還是要遵循科學,不能依靠一兩種零食就像瘦身,這個是很不現實的做法。”
隨便果微商可能涉嫌傳銷
根據趙女士等使用者描述,“隨便果”包裝上標注為“深圳四季優美隨便果”字樣,并標注著“食準字”,但沒有標注任何效和作用,不屬于保健和藥品范疇,但宣傳手段已超越了食品的范疇。隨后,趙女士上網查詢,部分消費者對“隨便果”的食用感受如出一轍。并且,自從趙女士開始接觸隨便果之后,微信上的經銷商就多次希望趙女士加入隨便果的銷售團隊,趙女士覺得“隨便果”的銷售方法很像傳銷。
對此,記者以代理隨便果為由,加了幾位隨便果代理的微信。接下來的幾天,記者發現,朋友圈立即就被他們“占領”了,這些代理每天所發的宣傳信息至少在5條以上,有的甚至一天10多條。隨處看見“隨便果祛痘”、“隨便果減肥”、“綠色排毒之王”、“便秘克星”等內容。有代理還聲稱便秘一個月2盒搞定,減肥一個月需要4盒,15天左右能看到明顯效果……
記者發現,一盒“隨便果”里只有15顆梅子,零售價每盒128元,銷售模式分為總代理、一級代理、二級代理、三級代理,每層代理的進貨價格不同,利潤差較大。
一級到三級的“隨便果”代理進貨價格分別是60、75、90元,按照級別不同,按照市場價128元計算,一盒“隨便果”的利潤可達到38到68元不等,利潤空間可見一斑,但是講解人在講解的過程中說明,不是花錢就能進貨,想要銷售“隨便果”必須從三級代理做起。
講解人介紹,每月銷售萬盒以上會成為總代理,如果一個人推薦五個總代理,且數量達到三級,按照每級不同的返利方式,這個人將月入近500萬?。〝底趾喼绷料寡郏。?/p>
原產地臺灣在中國有出品商和旗艦店
據媒體調查,作為來自臺灣的進口食品,隨便果生產商為臺灣四季優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出品商為深圳四季優美貿易有限公司。在臺灣四季優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網站上也提到”隨便果是一款功能性食品,對治療便秘,排毒養顏、減肥祛痘等方面效果不錯。
雖然在宣傳資料中,隨便果自稱為“功能性食品”,記者查閱資料發現,功能性食品是指具有特定營養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適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肌體功能,不以治療為目的的食品。通常來說,功能性食品被稱為保健食品。
記者調查發現,在“隨便果”的產品包裝上發現其定位為“糖漬青梅”,在包裝上,隨便果沒有標有代表其身份是保健食品的“小藍帽”標識,只有普通食品的“QS”認證標識。同時,記者根據產品許可證查詢,其產品名稱為:蜜餞,這么看來,隨便果只屬于普通食品范疇。
律師聲音
泰和泰(上海)律師事務所楊彬律師表示,根據我國《廣告法》規定:除醫療、藥品、醫療器械廣告外,禁止其他任何廣告涉及疾病治療功能,并不得使用醫療用語或者易使推銷的商品與藥品、醫療器械相混淆的用語?!妒称窂V告發布暫行規定》也明確規定:食品廣告不得出現與藥品相混淆的用語,不得直接或者間接地宣傳治療作用,也不得借助宣傳某些成分的作用明示或者暗示該食品的治療作用。隨便果的銷售宣傳已涉嫌違規。像隨便果宣傳中出現“排毒之王”、“便秘克星”等宣傳字眼,以及采取消費者食用效果反饋以及十歲以下兒童進行宣傳都是涉嫌違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