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
世紀詞人快樂頑童
記者年月
本報記者年月(左)采訪莊奴(中)。
莊奴先生,本名王景羲,為何又取名莊奴呢?
有一次,在漳州長泰的鄉(xiāng)村里,我們把餐桌抬到露臺,吃起農(nóng)家菜。吃著吃著,莊奴先生突然抬起頭,仰望長空,心滿意足地發(fā)出一聲感嘆:“我們吃的是天地大餐啊!”這一天,他告訴我們“莊奴”的來歷:“其實很簡單,因為我喜歡大自然,喜歡當農(nóng)夫,只想長年累月耕好一畝三分地。”
我前后采訪報道莊奴先生5次,而事實上,我與他的相識,還在我當記者之前,因為文字而結(jié)緣于我的家鄉(xiāng)龍海的石碼鎮(zhèn)。13年前的那個晚上,我們把老先生安排在當?shù)刈詈玫囊患屹e館的最好的房間,當聽說“這個房間省長住過”,他便答:“可我連村長也沒當過,太浪費了,太浪費了。”
13年來,我和先生一起走過許多田埂,一起嘗過許多美食,一起聽過許多歌曲,一起讀過許多文章。有個中秋節(jié),我們一起在鼓浪嶼吃晚餐,他見到土筍凍和面線糊,便說:“早知道,我就不在飛機上吃了。”這句話他說得惋惜無比,而且連說三遍,像個貪吃的孩子。
我見過他歌,見過他笑,也見過他哭,但唯獨不曾見他怒。他是一個可以讓我們內(nèi)心感到平和的人。而他隨時隨地可能脫口而出的詩詞,又常常令我驚嘆,有時候,他輕描淡寫講出的一句話,在我聽來,卻是可咀嚼可回味的。我們一起聽他的學生秋玲唱歌,“秋玲一唱歌,就有男士拿相機照她。先生們,歌是我寫的,你們怎么不照我呢?”這類簡單而有味道的話,我時時聽到,受益無窮。
常有人疑惑,鄧麗君唱的大部分歌都是莊奴先生寫的,為什么他倆只見一面?我也曾無知地問他這個問題,他答:“我不可能去跟歌星見面,如果總是與他們見面,我就不可能寫出3000多首歌。莊奴沒有架子,但莊奴沒有時間。”
寫了這么多歌,莊奴生前在臺灣依然只是租房住,“人人以為我是大富翁,其實我只是個窮光蛋。但寫歌,快樂無比!”莊奴笑呵呵地說。(記者 年月 鄭曉東 姚凡)
【人物】
作品超3000首
鄧麗君經(jīng)典作品 多出自莊奴之手
莊奴原名王景羲,1921年出生于北京。1949年到臺灣后,莊奴先在報社做記者和編輯,閑暇時寫的《綠島小夜曲》一夜成名,他開始正式寫歌。
《小城故事》、《甜蜜蜜》、《又見炊煙》、《壟上行》、《踏浪》、《風從哪里來》、《冬天里的一把火》……莊奴創(chuàng)作了不同風格的歌詞3000多首。鄧麗君大半的經(jīng)典作品都出自莊奴之手。 1992年,莊奴與重慶居民鄒麟結(jié)婚,經(jīng)常往返兩岸。(據(jù)新華社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