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式”犯罪,騙稅總額高達2億多元。9月29日,廈門中院發布一批危害稅收征管犯罪典型案例,并通報了全市兩級法院危害稅收征管犯罪審判情況。
據統計,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廈門市兩級法院共審結危害稅收征管犯罪案件41件130人,涉及非法出售、偽造及虛開發票共計8萬余份,涉案票面金額及虛開稅款高達62343萬余元,其中判處5年以上有期徒刑22人。
從審判情況來看,廈門的稅收犯罪案件呈現三大特點。
一是罪名分布較集中,虛開增值稅發票和騙取出口退稅犯罪比例高。在審結的41件涉稅刑事案件中,上述兩類犯罪占結案總數的82.93%。
二是犯罪主體地域化,“家族式”“流水式”團伙作案特征明顯。個別地區在涉稅犯罪上已形成相對固化的“團伙圈子”,“老司機”帶“新徒弟”,造成涉稅案件始終高發頻發。
三是作案手段不斷翻新,涉稅犯罪手法日趨智能化和多樣化。
典型案例
騙稅2億多元 首犯被判無期
假“出口”,真騙稅!這伙人竟騙取出口退稅款高達2億多元。前日,廈門中院發布了張某騙稅團伙系列案件。
這一系列案件共有7名被告人,其中被告人張老板是廈門一家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的實際控制人,被告人劉某是公司法定代表人,被告人小婷是公司出納。本案是典型的“家族式”犯罪,張老板與劉某、小婷還是舅甥關系。
這家進出口公司在沒有實際經營出口業務的情況下,從多家企業購買虛開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和報關資料,偽造貨物購銷合同,制作退稅資料,向稅務機關申報退稅。
經查,2009年11月至2014年4月間,被告人張老板以外貿公司操作虛假出口業務報關出口貨物,報關總金額243654474美元,虛開進項增值稅專用發票16915份,申請出口退稅2億多元。其中,張老板參與騙取出口退稅243300480元,劉某、小婷參與騙取出口退稅203913996元,均屬數額特別巨大。
廈門中院一審判決認為,被告人張老板、劉某、小婷以簽訂虛假的買賣合同、購買海關報關單證假報出口、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等手段騙取國家出口退稅,其行為均已構成騙取出口退稅罪。
因此,一審判處被告人張老板無期徒刑,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判處劉某有期徒刑10年,并處罰金200萬元;判處小婷有期徒刑6年,并處罰金100萬元。另外,他們的多名同伙也分別獲刑。
法官點評
慎防“家族式犯罪”
法官說,本案騙取出口退稅達2億多元,數額特別巨大,給國家造成特別重大經濟損失。本案是典型的“家族式”犯罪,張某和另外兩名被告系舅甥關系,犯罪組織的維系不僅是一種利益關系,更有親情的聯絡與組合,劉某、小婷從最初的不明真相,基于對親情的信任走上犯罪道路,到最后追求不法利益而漠視法律的存在,觸犯刑律,這起案件值得深思。(海峽導報記者 陳捷 通訊員 廈法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