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拿起手機拍下最美海景。
市民欣賞美麗的廈門地鐵。
市民在地鐵站合影。
10月6日至11日,廈門地鐵體驗式試運行,不少市民趁著國慶長假,感受了這一歷史性時刻。如今,為期6天的體驗式試運行已經過半,晨報記者獲悉,10月6日至10月8日三天以來,廈門地鐵共迎接了近8萬人次,總開行列車727列次,運行圖兌現率100%,列車正點率99.86%。
體驗:坐在車里不想下來
“太興奮了!”77歲的本報讀者張玲敏與80歲的老伴章得欽專程體驗了廈門地鐵,張玲敏告訴記者,能在家門口坐上廈門地鐵實在太好了,雖然老伴腿腳不便,也要來親自坐坐。
66歲的市民陳孔輝6日一早就趕到湖濱東路站。他在香港生活工作30年,每天乘地鐵上下班。“我坐過無數次的地鐵,但這次不一樣,這是我家鄉的地鐵。”陳孔輝說,廈門地鐵雖然起步晚,但是起點高,相信未來會越來越好。
在地鐵1號線體驗式試運行期間,海西晨報共發放了2000多張地鐵試乘票,國慶前夕,前來領票的市民絡繹不絕,可見市民對廈門地鐵的期待。
“家門口就是地鐵站,我看著它從無到有,很想去看看。”本報讀者陳偉麗說,地鐵顏值很高,體驗很愉快,“坐在車里都不想下來”。
值得一提的是,150名海西晨報向日葵小記者也獲得晨報“福利”,他們來自人民小學、烏石浦小學、大同小學、金山小學等十幾所學校,與老師父母爺爺奶奶一同走進廈門地鐵,感受高顏值的廈門地鐵。
市民體驗“中秋”主題車廂。記者 陳理杰 攝
昨日,地鐵1號線迎來市民體驗高峰。
建議:繼續發揚讓座精神
體驗式試運行,不僅是讓市民提前感受廈門地鐵,更是為了在體驗中找出不足加以改進。記者注意到,在開放的站點站廳都有意見箱,許多市民體驗完后,都認真地寫下感受和建議。
“我們收集整理完意見后,會針對性地加以改進。”廈門軌道集團運營事業總部新線工程部經理、運管中心副總經理史小俊介紹,經過整理,絕大部分意見都是車廂內沒有WiFi、地鐵口沒有設置共享單車停靠點、安檢速度過慢、車廂溫度過低、車廂內空氣不清新等問題。
“雖然地鐵運行很平穩,但也要倡導為老弱病殘讓座、不在車內吃東西,繼續把廈門文明讓座、無飲食車廂的名片發揚光大。”市民李女士說。
在地鐵迷看來,廈門地鐵還有繼續進步的空間,例如在交通路網上,地鐵要與公交車站、BRT更好地銜接;在基礎設備上,廈門地鐵站內應增加文化元素,如站點字體可采用嘉庚體或本地書法家的,并增加文化墻等。(記者 雷妤)
在這個美麗的時刻留個紀念吧。記者 陳理杰 攝
員工制服融入閩南古厝元素
市民在“十九大”主題車廂內合影。記者 陳理杰 攝
蓮坂站。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廈金號”盾構機刀盤順利下井2025-04-27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