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廈門秋意漸濃,天氣相當舒適,不過秋季是四季中比較干燥的季節,空氣干燥缺乏水分,而人體受到環境氣候的影響,同樣缺少水分。有些日子的干燥程度似乎超過了廈門人的承受范圍,有人流鼻血,有人喉嚨干癢咳嗽,有人皮膚起皮發癢……導報記者昨日查詢中國氣象網上的氣象數據獲悉,最近兩周以來,廈門的空氣相對濕度普遍偏低,尤其以10月23、24、28日幾天為甚,最低濕度達到35%,最高濕度有時只有65%。而查詢春夏兩季的相對濕度,則普遍在60%到90%之間。
廈門氣象臺工程師周學鳴介紹,最近最干燥的天氣出現在10月29日的17點,濕度僅有22%,22日最低濕度30%,23日則是31%。他說,最近冷空氣經常南下,加上沿海大風,降水情況今年從夏季到現在都偏少,總體來說比往年干旱許多。空氣中水汽不足,當然就會引起濕度小的狀況。
既然秋雨也無望,那么緩解秋燥只能靠自己了。廈門市中醫院內科陳靜醫生分析,秋燥一般會出現聲音沙啞、皮膚干燥、便秘、鼻敏感等癥狀,但實際在臨床上又分為“涼燥”、“溫燥”兩種類型。涼燥跟風寒有些類似,都會出現發熱頭痛、鼻鳴鼻塞。但涼燥還有唇干舌燥、干咳、皮膚干痛、舌苔白等癥狀,且多見于深秋天氣轉涼之時;而溫燥表現為發熱頭疼、咳痰一般較粘但比較稀、咽喉干痛、舌邊尖俱紅等癥狀,與風熱較為相似,一般初秋天氣尚熱或久晴無雨的時候更為常見。
想要祛除秋燥,除了多喝水之外,中醫講究藥食同源,所謂藥膳就是既是藥物又是食物,俗話說得好:合理飲食,勝過吃藥百倍。陳靜醫生表示,針對秋燥綜合征,只要注意日常生活飲食習慣,是可以預防的。她向讀者推薦秋季適合吃的蔬菜,包括了蓮藕、小白菜、西蘭花、菠菜、黃瓜、紅薯、白蘿卜、秋葵、栗子、冬瓜、山藥等;而柚子、梨、木瓜、蘋果、蓮子、甘蔗、葡萄、杏、橘子、紅棗、山楂等水果也有潤肺的作用。(海峽導報記者 李方芳 李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