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美園合作社采取滴灌方式保障農作物用水需求。
從今年1月以來,廈門就開始“口渴”了,前十月島內累積雨量946.1毫米,較常年同期和去年同期分別偏少了26.3%和52.4%,8月以來更是以高溫少雨天氣為主。值得注意的是,從9月6日至今,同安區已連續57天沒有有效降雨,日降水量少于5毫米,出現了夏秋連旱,到了氣象特旱的標準,是歷史同期最強的氣象干旱。翔安區情況類似,今年10月的降水量也僅為歷史同期月平均降水量的6成水平。
眼下正是多種農作物的成長季節,為緩解旱情,兩區紛紛采取人工增雨、節水灌溉等措施。
同安區:節水灌溉控制土壤濕度
作為農業大區,同安區加大力度推動節水灌溉,號召農民齊心協力共渡難關。
位于同安區五顯鎮的鑫美園果蔬專業合作社基地近來大力推進使用節水灌溉設施———滴灌。昨日,記者來到該基地看到,田壟上鋪設著一條條水帶,水帶每十厘米設置三個小的出水點,隨著滴灌開關一開,水全部流入農作物根部的土壤里。
鑫美園果蔬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義福告訴記者,為了澆灌需要,合作社特意打了多口深100米及以上的深水井。目前該合作共有300多畝的地,大部分使用滴灌設施,每天上午6點開始啟動滴灌,8點左右結束。“裝了節水噴灌設施后,每天能比以前節省好幾倍的水,土壤濕度也比較好控制,更節省了人力資源。”眼下社員們種植的辣椒、西紅柿、葫蘆瓜等長勢良好。
部分露天種植的胡蘿卜則采取了噴灌的方式。李義福說,微噴通過管道將水直接引到田間地頭,再利用微型霧化噴頭,把水噴射到空中,散成細小霧滴,灑在作物枝葉上或樹冠下地面,這樣既增加了土壤水分,又可提高空氣濕度,起到調節小氣候的作用。
據同安區農林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下階段,同安區計劃在部分村莊安裝節水滴灌設施,并通過補貼鼓勵農戶采用噴灌、滴灌、微噴灌等高效節水灌溉技術。
翔安區:人工增雨增加水庫水量
為緩解翔安部分地區出現的旱情,翔安區氣象局在昨晚前往新圩古宅水庫實施人工增雨。
據翔安氣象局監測的降水量顯示:從6月到10月期間,翔安區累計降水量為601.5毫米,比去年同期減少了231.5毫米。其中,10月份翔安區累計降水量僅7.7毫米,僅為歷史同期月平均降水量的6成水平。進入11月份,北方冷空氣不斷加強南下,翔安的降水量預計會比往年同期相比略少,旱情還可能進一步加劇。
眼下正是翔安紅蘿卜、大蒜等多種農作物的成長季節,緩解旱情至關重要。就在最近幾天,冷空氣南下,新圩古宅水庫初步形成了降雨系統。昨晚,翔安區氣象局通過人工增雨作業,將碘化銀等催化物質送到空中,在大氣動力系統的作用下產生了降雨。
據了解,這是今年十月份以來,翔安區氣象局在新圩古宅水庫實施的第二次人工增雨作業。接下來如時機成熟,還會再次進行人工增雨,增加水庫蓄水量。(海西晨報記者 陳雅玲 洪麗敏 通訊員 羅丹 韓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