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至3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主任委員李飛帶隊來廈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情況調研。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江必新、叢斌、徐輝、胡可明,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委員閆傲霜、鄭淑娜、柴紹良等參加調研。
調研組聽取我市關于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和立法情況匯報,并深入到瑞景公園、后坑垃圾焚燒發電廠、后坑廚余垃圾處理廠實地調研。
近年來,我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垃圾分類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2016年起全市普遍推行生活垃圾分類,2017年市人大常委會制定《廈門經濟特區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在全國首創“五全工作法”,連續五個季度在全國46個垃圾分類重點城市工作情況通報中名列第一,初步形成生活垃圾分類的廈門模式。
在調研中,李飛指出,全國人大授予廈門經濟特區立法權以來,廈門市人大常委會和市政府在法定權限范圍內,就國家尚未立法的事項試點探索、先行先試,發揮“試驗田”作用,形成了不少可復制推廣的經驗和做法,其中很多都以國家立法的形式予以確認,為國家層面立法積累了成熟經驗,為完善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等領域的法律制度提供了重要支撐。
李飛強調,推行垃圾分類,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部署、著力推動的“關鍵小事”。廈門在垃圾分類工作方面抓得早、抓得實,取得了顯著成效。廈門的垃圾分類立法,立足于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對生活垃圾分類全鏈條管理、全過程控制進行了科學可行的制度設計,符合地方實際,符合立法規律,為國家立法進行了先行探索。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將把廈門立法經驗吸收到國家立法中去,為在全國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提供有力法律保障。
省、市領導鄧力平、陳家東、陳琛、張毅恭陪同調研。 (廈門日報記者吳海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