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沖擊的影響,市屬國資國企克服困難全力保穩,實現“開門紅”。記者昨日從市國資委了解到,截至2020年3月底,市國資委19家出資企業資產總額11846.61億元,同比增長17.17%;一季度營業收入2302.55億元,同比增長5.85%;一季度累計進出口總額82.05億美元,同比增長16.08%;在崗職工14.79萬人,同比增長10.35%。
市屬國資國企業績逆勢增長,原因何在?2020年第3期的《國資報告》雜志,聚焦了國企改革“廈門模式”的強優發展之路。據悉,近年來,我市國資國企遵循企業市場化發展規律,立足“監管與服務并重”,堅持“管住、管少、管活、管好”,有效激發了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活力和動力。
縱深推進新時期國有企業改革,構建科學監管新模式。近幾年,我市出臺《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實施意見》,在國有企業分類改革、分類考核、權責清單、“董監高+黨建”公司治理、混合所有制改革、員工持股試點、國企領導人員轉軌和職業經理人選聘、違規經營投資責任追究等方面進行了有益實踐,取得良好成果。
以產城融合、產融結合、兩岸融合、平臺融合、國際融合等“五大融合”發展為依托加快創新轉型發展。在產業招商引資借力升級發展方面,市國資委構建國資發展大格局,探索開展包括資產、資金、項目、人才、經驗、產品配套、銷售渠道、信息等多層面、全方位的交流合作與資源共享,制定《廈門國資國企招商引資三年千億行動計劃》,把國企發展優勢轉化成全市招商引資的最新動能和最大增量。
以資產證券化為杠桿推動發展倍速增長。市國資委以上市公司為主要平臺,充分發揮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促進上市公司行業整合和產業升級,積極推動國有資產和資本的證券化,取得顯著成效。目前,我市共有國有上市公司9家,新三板上市4家,資產證券化率40%。
在國際化發展方面,市國資委支持企業國際化經營、參與全球資源配置,充分發揮供應鏈整合全球資源的優勢,推動開展國際并購重組,到境外布局稀缺資源,加快整合海內外優勢資源和潛力市場。建發、國貿、象嶼三大集團海外資源性投資項目共有9個,并已建立國際物流網點共63個。
接下來,國資國企將繼續以“提高國有資本運營效率、增強國有企業活力和提升發展質量效益”為中心,堅持“黨建引領、改革深化、布局優化、創新驅動、產城融合、產融結合、國際化經營、高質量發展”八大主線,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努力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中國一流、世界一流企業。(廈門日報記者劉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閩交巡2001”艇入列 廈門海上交通執法再2025-03-27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