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嘉蓮大廈的故事證明,一棟大樓所吞噬的公共資源可以達到多么驚人的程度。
迄今為止,這棟大廈已前后引發了將近300起訴訟,前后拉鋸長達10年,不斷刷新全國司法審限紀錄,驚動中央政法委,至今仍在膠著狀態。
“當事雙方現在還在不斷信訪,比較棘手?!?a href="http://www.iosapp77.com/xiamen/" target="_blank">廈門市委政法委執法監督處劉奕強對本報記者說。
最新消息是,廈門市思明區法院根據業主沈誦慶、陳淑芳等人的申請,決定啟動強制執行程序,對嘉蓮大廈開發商廈門匯成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總部六套辦公房產和一套商品房進行評估、拍賣,用以支付法院判決給申請人的購房逾期辦證違約金。
對此,匯成公司先后兩次向法院提出書面異議,并提出,已經支付給沈誦慶的所謂逾期辦證違約金必須返還,但可以放棄向其他業主追索。
“整個案件還在復查、協調處理階段,目前沒結案?!睆B門市中級法院宣教處副處長何春曉告訴本報記者。
禍起公攤變幻
位于廈門市思明區的嘉蓮大廈,1994年1月動工,1996年達到預售要求,廈門市國土資源與房產管理局(下稱廈門市土房局)在當年11月出具預算面積報告,將第5層技術轉換層計入公攤,匯成公司以此預算數據對外銷售。
嘉蓮大廈2000年2月通過竣工驗收后,廈門土房局委托當時的閩西地質隊三明測繪所進行測繪。測繪報告出來后,匯成認為該報告未將技術轉換層計入公攤,且遺漏了部分連廊面積,提出異議并申請重新測算。
2000年8月,廈門土房局出具并審核通過調整后的測繪報告,重新將技術轉換層列入公攤,同時增補部分連廊面積。
“公司以此為據,協助95%以上的業主辦理了產權證?!眳R成公司的姚女士說。
姚女士稱,這次的測繪報告,比1996年預算報告中的銷售面積減少1466.05平方米,匯成公司向大部分住宅業主退回了總計222萬元的面積差款,但1998年以1264萬元買下一層商場的業主沈誦慶,其所購面積較已簽購房合同多出近300平方米,需補交137萬元差款,但沈誦慶對此不予認可,拒絕補交。
2002年,匯成公司將沈誦慶告上法庭,沈誦慶也到廈門土房局投訴,不僅要求將列入公攤的技術轉換層扣除,且要求將騎樓、變配電房等建筑面積不列入共有建筑面積,總共應該核減2400平方米的公攤面積。
隨后,廈門土房局在2004年4月以不符慣例為由,推翻自己之前的測繪結果,做出修正嘉蓮大廈房產測繪審核成果的決定,核減了之前計入公攤面積的技術轉換層1233平方米,對測繪成果的其余部分予以維持。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廈門國際郵輪中心新航站樓施行“一次過檢”2025-04-17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