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廈門市土地儲備實施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根據《辦法》,廈門土地儲備實行“統一規劃、統一收儲、統一開發、統一管理、統一供應”的原則,按照周期和內容分為3年滾動計劃、年度儲備計劃和專項規劃計劃。
據了解,《辦法》于近日實施,適用于廈門全市行政區域范圍內的土地儲備實施及其監督管理,有效期5年。
土地儲備指資源規劃部門為調控土地市場、規范土地管理、促進土地資源合理利用,依法取得土地,組織前期開發、儲存以備供應的行為。2011年-2020年,廈門完成土地收儲7591公頃,土地招拍掛供應3455公頃。
廈門市土地資源有限,集約高效利用每一寸土地,是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的必然要求。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黃銘典表示,廈門市多方聯動、多措并舉,致力破解低效用地“難題”。例如,對工業控制線內的低效用地,鼓勵用地單位依法依規進行再開發和產業提升;對火炬產業園區內存量低效工業用地,探索由國有企業市場化收購后進一步建設招商。
針對有效合理開發利用儲備用地,廈門市進行了新模式摸索,比如金林-高林片區及濕地公園地鐵站片區試點就一改以往零敲碎打、規劃后直接掛拍建設的形式,先由政府對整片區域進行城市功能和產業導向定位,再向市場公開征集規劃方案,經評審推出優勝方案后再形成土地出讓條件進行掛拍,讓土地的利用開發更接地氣。
此外,《辦法》對儲備地臨時利用進行了規定。在不影響國土空間規劃、年度土地供應計劃實施的情況下,可對儲備地進行臨時利用,主要用于工程施工、公益性項目。(記者 謝曉婉 通訊員 劉一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