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麻煩您打開這個垃圾袋讓我們看看。”近日,新陽街道城管辦分為三支隊伍,走進街道各個小區進行垃圾分類突擊檢查,獲得了居民的大力配合。
今年來,新陽街道以創建生活垃圾分類樣板區為抓手,為祥露社區、翁厝社區量身打造了垃圾分類方法,全面提升轄區垃圾分類工作實效。
源頭抓起 分類更有力
從6月起,新陽街道城管辦在翁厝社區、祥露社區兩個垃圾分類樣板區開展了十余場垃圾分類親子活動,通過投球趣味游戲等生動的形式,讓老人、孩子了解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帶動家庭其他成員共同參與,形成良好氛圍,讓垃圾分類理念真正扎根在社區居民的心中。
目前,翁厝社區3家幼兒園皆設有垃圾分類投放點位和宣傳欄、公示欄,分類桶也配備齊全,園內的垃圾分類工作由各個園長全權負責,并由班級老師督導。
值得一提的是,在翁厝社區萬科城小區,由海滄區垃分辦牽頭,在居民出入頻繁的地方打造了全新的區級宣教基地。在這里,社區可以開展督導培訓、舉辦垃圾分類活動,并在展板區實時更新垃圾分類標準,居民在小區里運動、遛娃都能看見,在潛移默化中強化居民垃圾分類意識。
因地制宜 破解治理難
針對祥露社區和翁厝社區兩個垃圾分類樣板區的不同情況,新陽街道城管辦實行“一區一策”,以不同方法破解治理難題。
相較于街道其他村居,祥露社區外來人口多、商鋪多、垃圾量多且分散,居住較多企業員工,新陽街道城管辦對此多次開會探討。新陽街道城管辦沿著社區主要出入口設計了垃圾分類投放點,讓居民在上班路上就能完成垃圾投放。此外,祥露社區通過黨建引領,統籌黨員、志愿者、老人協會、網格員共同參與垃圾分類宣傳工作,多方形成合力。社區督導員從沿街店面抓起,呼吁店家積極參與,并入戶及對戶外行人發放宣傳冊,耐心講解垃圾分類知識。
翁厝社區則引入高科技,在萬科城小區投放18臺智能垃圾分類箱和3個智能垃圾回收站,采用智能軟硬件配套產品,切實推動垃圾分類工作。據了解,智能垃圾分類箱還能根據投放紙張重量記重,居民可現場兌換現金。
形成閉環 及時解痛點
推進垃圾分類工作,關鍵在于形成長效機制。為了能夠及時收到反饋并解決問題,新陽街道城管辦形成閉環管理機制,從問題的產生到分析、處置、反饋,每一環都有對應的負責人員,這在最大程度上保證了垃圾分類工作時效、信息互通、管理透明,同時也能夠避免爛尾。
如何才能保證閉環管理機制常態化推進?街道城管辦建立執法人員與督導員一對一銜接制度,督導員在巡查中發現問題并進行勸導,新陽城管中隊根據督導員的反饋,對垃圾不分類、勸導不配合的居民、店面開具罰單。
為了讓垃圾分類走得更長遠,逐步向日常化靠近,新陽街道城管辦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街道準備把翁厝社區、祥露社區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進行總結,并普及至整個轄區。“我們最終目標是要把這項工作融入居民生活,就像一日三餐一樣的存在。”(記者 范玉華 通訊員 葉清竹 郭彩云)